1.汊河镇的地理环境

2.长江的作用有什么?

3.古时候称长江为什么?

南京长江大桥气温变化_南京长江大桥全天开放

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山峰与山峰之间架起通往彼岸的坦途,在人与人之间铺设起心与心的沟通之道,这就是桥——人类智慧的结晶,文明进步的标志。

桥,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连接着不同的世界。一座座大桥横跨江河湖海,让两岸人民不再遥不可及,促进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桥,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诉说着时代的变革。从古罗马的拱桥到现代的悬索桥,每一座桥都是人类探索与创新的见证。

建造一座桥,需要精湛的工艺和周密的规划。桥梁工程师们运用力学、材料和结构等知识,设计出稳固耐用的桥梁。施工人员们一丝不苟,层层把关,确保每一块钢筋、每一块混凝土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座座大桥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的地标,承载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沟通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纽带。它见证了商旅的往来,文化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一座座桥梁,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让不同文明和谐共存。

作为一名初中生,在学习桥梁知识的更重要的是领悟桥的精神。桥的精神是什么?是坚韧不拔,是勇于担当,是无私奉献。桥梁,承载着沉重的货物,却始终屹立不倒。它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也要像桥梁一样坚强。桥梁,连接着不同的世界,却从不索取回报。它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桥的精神,做一个坚韧不拔、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人。在学习上,我们要像桥梁一样,面对难题不退缩,坚持不懈地学习。在生活中,我们要像桥梁一样,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在未来,我们要像桥梁一样,无私奉献,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做一座座精神之桥,连接梦想与现实,连接你我之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汊河镇的地理环境

据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在美洲至今没有发现任何早期类人猿和猿人的遗迹,因此可以断定人类决不会起源于美洲,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从其它地区迁移来的。那么,印第安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呢?一般认为:他们是一万年前,从西伯利亚踏着白令海峡上的冰桥,来到美洲的黄种人。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对黄种人是踏着白令海峡上的冰桥来到美洲的表示怀疑。其理由是:

一、在冰川时期,北美最末一次(威斯康辛)冰川期,冰川没有结成整块冰体。在阿拉斯加冰川仅扩展到它的南部土地和山脉上。冰川时期陆地远远超过现在的海岸线而伸至北面,白令海峡还不存在,亚洲和美洲是直接相连的,不存在所谓“冰河时期白令海峡上的冰桥”。更何况在冰川早期离现今约二万年至一万五千年,在东北亚和美洲未发现这时人类的任何遗迹。人类往美洲居住的最早标志在冰川末期和冰川以后的时期。人类在美洲最古的遗迹,现时发现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境内阿尔布克克附近的桑地亚洞,距今约一万一千年到九千年。

二、海水结冰不论是在形成过程、冻结速度还是物理性质方面,都与淡水不同。含盐分的海水,其冰点和最大密度温度都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的数值不同。只有盐度在24.695×10-3时,海水的最大密度温度才与冰点温度相同,为-1.332℃。一般大洋表面盐度均大于24.695×10-3。因此冰点更低,当海面水温达到冰点时,因密度增加较快,表层海水便开始下沉,形成对流,结冰就更困难。只有相当深的一层海水充冷却后才能开始结冰。海水结冰时,就要不断地排出盐分。使表层海水盐度增加,密度变大,因而表层水继续下沉,加强了海水的对流,结冰就更困难、更缓慢。因此,目前盐度30×10-3的白令海峡,冰点约-1.714℃冬季岸冰一般以25米等深线为界,气温已经是-16℃—24℃之间,更何况在冰川时期,世界大洋盐度比现在高得多,要形成白令冰桥所需要的寒冷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样寒冷的条件下,一万多年以前的黄种人踏着冰桥而到达北美洲吗?

综上所述,美洲大陆最初的居民大约是在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二千年以前来到美洲的。这时候,威斯康辛冰川的冰已融化。这就是说确保人类通过的冰冻的白令冰桥不复存在。即使存在,当时的黄种人也不可能克服极端寒冷的气候条件来到美洲。那么,印第安人又是怎样到达美洲的呢?翻开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亚洲东北角的楚科奇半岛与北美的阿拉斯加遥遥相时,仅隔着一个宽度约90千米的白令海峡,而且中间还有两个小岛,故陆地之间被海水隔开的距离约为40千米。尽管这样,古人类学家还是不相信印第安人的祖先有能力渡过如此宽的海域。幸亏地质学家们的研究又提供了另一有利因素。原来,他们发现在一万多年前,海水水面比现在的海面低60多米。所以现在平均水深只有42米的白令海峡,那时竟是一片草木青翠的原野,把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联结在一起。正是由于这样的有利条件,使得旧石器的猎人有可能从亚洲逐渐迁移到美洲。

当时白令海峡出露为陆地,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在冰川末期及冰川以后的一段时期内,两极地区和各大洲的高山高原地带仍存在着由大量水汽变为雪和冰,积在大陆上的大面积的冰川,致使世界洋面比现在低得多。

二、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有关。地球转速除了不规则的时快时慢的变化外,还存在逐渐变慢的总趋势。地球转速的这个变化,反映在时间上便出现昼夜长短的变化。据研究,在五亿年前,一天长21.2小时;3亿年前,一天长22.5小时。有人还算出50—100亿年后,地球上的一天将等于43小时。在冰川末期及冰川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两极地区冰川的大量存在,致使地球上物质向两极聚集,必然造成自转角动量的减小,为了保持角动量的平衡只有用加快转速来弥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地球的形状就变得更扁些。但是,由于地球是一个岩石组成的固体球,岩石的刚性使它不能很快适应满是这种变扁的要求。而地球表面的水却不同,易于流动的水随着自转速度的加快,迅速地向赤道地区涌去。于是我们便看到北方的海水退掉,海面下降了。

长江的作用有什么?

汊河镇位于新安镇东南部37公里,苏皖两省交界处,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104国道贯穿全境,距南京长江大桥15公里、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京沪铁路货物中转站8公里、沪宁洛高速公路来安出口处和宁淮高速公路浦口出口处4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8公里、南京新生圩港30公里,滁河、来河、清流河在此交汇,直达长江,汊河港和规划中的汊河文山码头常年通航,单船最大通航能力可达600吨,南京602路公交车直达汊河码头。新区所在地的汊河镇,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向发展战略重点扶持的三大集镇之一。

汊河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雨热同季,日照多,湿度大,无霜期较长,季风气候显著,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与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7℃,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2℃,年平均降水975毫米。全镇总的地形为北部略高于南部,东北部为丘陵地形,西南部为圩区,新华圩、董青圩、江青圩、哈达圩四圩相连。汊河境内森林覆盖率较高,主要植被是落叶阔叶树,有刺槐、杨树、香樟、桂花和银杏等。

古时候称长江为什么?

长江作用:

1.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运输河流,客货运输密集,将内陆和沿海的港口与其他主要城市连成一个运输网;

2.水力发电;

3.丰富的渔业资源;

4.灌溉农田;

5.长江流域目前形成了长江经济带,对于长江沿岸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正源是一个宽阔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昆仑山至唐古拉山间的广阔地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

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

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可可西里湖,藏语意为“红水河”,全长约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经常断源,最后流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扩展资料:

长江流域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

由江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阶梯。第一阶梯由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高原和横断山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

第二阶梯为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第三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在500m以下。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大,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也经常发生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8℃,夏季最高气温达4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4℃左右。

四川盆地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比中下游增加约5℃。昆明周围地区则是四季如春。在金沙江峡谷地区呈典型的立体气候,山顶白雪皑皑,山下四季如春。江源地区属典型的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4.4℃,四季如冬、干燥、气压低、日照长和多冰雹大风。

长江流域夏季和夏季前后,盛行分别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挟带着大量水汽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在季风进退与冷暖气流交锋过程中,形成降水。

6月中旬副高脊线跃进到北纬20°~25°,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7月中旬北跃,该地区出梅,进入伏旱天气。冬季和冬季前后,流域内盛行来源于极地和亚洲高纬度地区寒冷又干燥的冷空气,降水很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江

长江古称“江”。在我国上古时代,“江”是个专用名词,特指长江。有时也称“大江”。后来人们对长江的认识逐步加深,感到单称“江”或“大江”不能完全表达它源远流长的地理特征。

所以又根据它的特点起了个名———“长江”。“长江”之称始于东汉末年。晋朝以后,称“长江”者逐渐多了起来。

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交通也不方便,古人很难认识长江的全貌,于是形成了很多的分段别称。长江正源叫沱沱河。从沱沱河到青海玉树段叫通天河。

通天河的河床海拔高达三四千米,和长江中下游相比较,真可谓是通天的河流。通天河流到川藏交界处,便有了金沙江之名(因江中出产沙金)。

金沙江在川滇边界拐了七个大湾,在宜宾附近接纳了岷江,开始称长江。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长1020公里,因流程大部分在川境,故称川江。川江纳众支流入三峡,水量骤增一倍以上。

由于三峡多悬崖峭壁,故称“峡江”。长江过宜昌后,江面骤然展宽,进入“极目楚天舒”的两湖平原。此乃古荆州之地,故称荆江。“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指的就是这里。

扩展资料:

长江正源是一个宽阔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昆仑山至唐古拉山间的广阔地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

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

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

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可可西里湖,藏语意为“红水河”,全长约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经常断源,最后流入长江上游的通天河。?

长江,横贯中华大地,日夜奔腾不息,迄今大约有两亿多岁了。它同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长江流域劳动生息。

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距今已有170万年左右的历史,是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

考古学家在长江上下游,还发现不少地方仍留下中华民族童年的遗迹。如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就有云南“丽江人”、四川“资阳人”、湖北“长阳人”的化石和石器。

这些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人类遗迹,距今亦有十几万年至一万多年了。70年代发现的江西清江美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两处商代遗址。

证实了这里至少在3000年以前已经发展了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基本相同的文化。在距今4000至6000年间。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人已经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

百度百科-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