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泰国旅游攻略

2.灼灼闽粤花·广州之旅·广州·羊城古八景

3.清迈的旅游

4.去桂林旅游要带些什么东西?

5.为什么有“元宵节”?

大安舍利天气预报15天_大安舍利天气预报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步入寺庙山门,便是天王殿。殿中央供奉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两侧则是佛国名声最响的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弥勒背后是个大佛龛,龛中站着一位手执金刚杵(chǔ 音楚)的韦驮将军像。

(1)弥勒佛

弥勒佛是一位胖大和尚,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样子确实逗人喜欢,通常俗称“笑佛”或“大肚弥勒佛”。在寺庙里弥勒佛两旁常有这样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生动有趣,极富哲理,是寺庙楹联中的上乘之作。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思是“慈氏”。这原是佛教的菩萨名,跟佛还差着一等。据说他出生在古印度的一个贵族家庭,慈氏是他的姓,名叫“阿逸多”,意思是无能胜。他后来成了释迦牟尼的弟子,侍立一旁听法。在寺庙中常供奉三尊佛像,有些即“三世佛”。中间是现在佛释迦牟尼,左边是过去佛燃灯,右边是未来佛弥勒。这三尊佛是按时间先后排列,故又称“竖三世佛”。释迦牟尼预言,弥勒将继承自己的佛位为未来佛,即法定接班人。要在释迦寂灭后,经过四千岁(天上一昼夜相等于人间四百年,即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正如古人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之后才能下生人间,目前正在兜率天宫(“候补佛休养院”)中待命。在《西游记》里,兜率天宫是太上老君居住和炼丹的地方,但在佛经里,兜率天宫却是弥勒的乐园,释迦牟尼的生母摩耶夫人死后即往生于此。为了盼望弥勒早些出世,从南北朝时开始,一直到宋、元、明、清人们大造弥勒佛像。

在中国历史上确有此人。唐末五代的后梁时期,浙江奉化出了个怪和尚,叫“契此”,号“长汀(tīng)子”。他长得矮胖,肚子奇大。常用锡杖挑着个大布袋在闹市中出现,面带笑容,四处游化行乞。他言语无常,四处坐卧。因其总负一布袋,乞得之物就装在布袋内,因此当时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他能预报天气,为人说祸福,都很灵验。契此的疯颠行为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名噪一时。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契此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jì 音寄,佛经的唱词)语道: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他圆寂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胖大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正中,受人膜拜。这位“冒牌”的弥勒佛,千百年来取代了佛经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家喻户晓。而佛国中真正的弥勒,倒鲜为人知了。“正统”的弥勒造像身着菩萨装,常戴天冠。传说,谁要摸一下他的大肚皮,就能消灾除病,保佑平安。

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八将之一。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将,合起来共有32将,韦驮居其首。佛曾下法旨让韦驮保护出家人,保护佛法。

韦驮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释迦牟尼涅槃被火化后,这时有个“捷疾鬼”突然偷走了释迦牟尼佛的两颗牙齿。韦驮发现后,不禁大怒,急起直追。捷疾鬼虽然又快又灵,但毕竟不是韦驮飞毛腿的对手,终被擒获。韦驮夺回了佛牙,立了大功,于是韦驮专门担当起保护释迦牟尼坟墓(舍利塔),打跑掘坟盗骨贼的责任。

韦驮像为何被供奉于天王殿弥勒佛的背面,面对大雄宝殿呢?当初,古印度的佛教寺院,并非像后来我国专门供奉佛像的殿堂,而是附属于释迦牟尼坟院(又称塔院)的祠堂。因此,古印度的佛寺中的塔,皆建于山门之内,大雄宝殿之前。也就是说,寺院即释迦牟尼的坟院,舍利塔是释迦牟尼的坟墓,大雄宝殿是释迦牟尼墓后的亨堂。最早的佛寺建筑,是以塔为中轴线的主体,其他建筑则散落在四周。古印度的舍利塔(即释迦牟尼的坟墓),建在大雄宝殿前面的中央处。所以,韦驮像供于山门背面,执金刚杵横眉瞪目,警惕地注视着大雄宝殿前面的舍利塔,是表示忠实守护着佛祖的灵塔。

佛教传入中国后,寺院建制逐渐发生变化,寺院成为专供佛像的亨堂,中轴线以殿堂为主体,而塔则建在附近。后来,大雄宝殿前面虽然已无灵塔,但韦驮站立天王殿背面的制度并没改变,一直保留至今。

印度血统的韦驮菩萨已被彻底汉化,成为地道的中国古代武将。其像金盔金甲,年轻英俊,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姿势:一种是双手合十,金刚杵横放于两腕上,直挺挺地站立;一种是右手插腰,左手握金刚杵拄地,左足略向前立,有点象今天的稍息姿势。韦驮手执金刚杵的两种姿势很有讲究。根据佛门教规的规定,“合掌捧杵者”对来客表示欢迎,这便是接待寺。行脚僧(也叫云游僧)游方到寺可以暂住,也称“挂单”。因为僧人到某一寺院投宿,必须以衣(袈裟)钵(僧人吃饭用的食器,多为陶制或铁制的,扁圆型,平底)具备为条件,把袈裟和钵袋挂在僧堂东西两序名单下面的钩子上,所以叫“挂单”。也就是说,行脚僧尽可大摇大摆走进去白吃白住。严格地说,每年的正月十五至四月十五,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只有这六个月里才接待前来“挂单”的行脚僧。而“握杵拄地者”,即表示不是接待寺,游方和尚一望便知,只好另寻接待寺以便安身。

为什么韦驮与弥勒佛靠背而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弥勒与韦驮原来分别是两座庙的当家和尚。弥勒笑口常开,热情好客,他的庙里熙来攘往,香火很盛。可是他管理不善,小偷小摸也混迹其中,偷走了庙里的东西。韦驮恰好相反,一天到晚在庙里板着脸,十分威严,小偷倒是不敢来了,可是许多香客也被吓跑了,他的庙里泠泠清清。后来释迦佛巡视天下庙宇,看到这般情况,就将他们俩“优化组合”,让他们二人共管一座寺庙。弥勒在前面笑迎客人,韦驮则在后面监视离寺的坏人,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把寺庙管理得井井有条。

寻:泰国旅游攻略

五台山旅游注意事项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五台山旅游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山西旅游方式主要为徒步为主,体力消耗一般。主要坐车时间较长。

 2、行装宜简,着旅游鞋、平跟软底胶鞋和休闲装较好。

 3、山西旅游开发较晚,各项基础设施及接待条件比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五台山景区星级酒店不多。

 4、国内各主要银行卡可在山西省会太原使用。景区不方便。

 5、山西景区工作者或旅游服务人员讲普通话。一般人讲本地话。

 6、五台山景区、平遥景区住地没有卡拉OK、舞厅、迪厅、夜总会、影院、茶馆等休闲场所。会有少量按摩、泡脚休闲场所。晚上外出建议客人不单独行动,并注意安全。也不宜玩得太晚、喝得太多,尽量早回酒店早休息,以保证第二天良好状态。、休闲时应注意不涉及、等不良场所及活动。

 7、五台山中夜间气温较低,注意加衣盖被。

 8、山西气候干燥,多喝水,注意保湿。

 9、尤其是下雨天、下雪天、大雾天,及在高台景观,没有景点标志、防护设施和地形不明的观景点,提醒客人千万不要随便涉足!人多时,观景、照相、让道注意不要硬挤。

 10、不饮自来水,自然泉水可饮用,但应事先观察静水程度。不随便摘食“野果”尤其是慎吃或不吃有毒山野菜、菌类和蛇。不下河游泳,尤其是不在拦河坝区附近游泳。冬天不在房间内生火(或烧木炭)取暖。

 11、五台山昼夜温差较大,夜间气温较低,请注意加衣盖被。晚上不宜睡得太晚,以免影响第二天游程。

 12、景区内禁止吸烟,攀摘花草树木、请注意看标志。

 五台山旅游注意

 1、几大寺院、大白塔和大部分旅馆都在镇子中间,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邮局、长途汽车站都在镇南头,所以寄东西、取钱、买返程票可同时进行,一趟搞定。

 2、常见高温突发状况

 过敏症:夏天各种植物生长茂盛,人们穿衣较少,旅游中发生皮肤过敏,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出现咽喉不适、呼吸急促、皮肤出现红疹、水泡,甚至发生昏迷。如果旅游时出现全身发热、皮肤发痒,出现荨麻疹时,应及时停止旅游,口服扑尔敏、或息斯敏等。

 中暑:症状有头痛、头昏、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及心脏功能障碍。在预防上,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带上遮阳帽和墨镜。在治疗上,用温水敷头,然后逐步用冷水敷,有条件可采用冰袋或沐浴,轻者服人丹、十滴水或刮痧等方法,重者及时送医院。

 热痉挛:是中暑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热而湿度高的地方长时间旅游,有时会突然脸色发青,感到头痛、恶心、头晕并发生痉挛,这叫热痉挛。对这种病如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以至于意识消失,最后死亡。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然后再喝些凉开水或盐水。如意识丧失,痉挛剧烈,应让患者取昏迷体位(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同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五台山旅游攻略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隅,距离太原市230公里,由五座顶如平台、屹立环抱的山峰组成: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山峰顶上,淹在云雾之中的高塔和庙宇隐约可见。峰下是清水河,水声潺潺,长年不停。这里一山一水都洋溢着美妙的诗情画意,仿佛是在诗与神话的交织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真是“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白塔

 沿着台怀镇走不多远,便是塔院寺。内有2层大殿;大慈延寿宝殿和藏殿(又名大藏经阁)。大慈延寿宝殿是为祝愿万历皇帝的母亲而命名的。藏经殿内,有一座“转轮藏”很引人注目。这是用木制的经架,八角形,33层,高10米,每层上面有若干小格,放置藏经,里面藏经2万多册。最下层底下有转盘,人力推动,立转自如,供信士礼拜与僧侣诵经这座寺院还有2塔。一是释加牟尼舍利塔,亦称大白塔,被认为是五台山的象征。据传,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造型优美,宏伟高大。塔高50多米,耸入云天,在红墙、玻璃瓦殿顶的陪衬下,显得巍峨壮观。被称为“清凉山第一胜境地。”另一座是文殊发塔。

 佛教圣地

 跟塔院寺相连的是显通寺。此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平年间,殿宇一共7层,各有特色,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后高殿。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于寺内设僧纲司,这里便成了五台山的权威。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高约5米,外观两层,内铸佛像,号称万尊,铜殿前原有五座铜塔,现仅存两座。

 菩萨顶院落

 菩萨顶座落在中台的'最高处,不仅规模大,而且是最完整的喇嘛寺院。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琉璃瓦殿顶,金碧辉煌,富丽堂皇,极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这座寺院占地45亩,有殿堂楼房430多间。山门外有石阶,石阶中间雕刻九龙吸水,精工细刻,活龙活现,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石雕艺术方面的卓越才能。在九龙吸水的下面,用整块石条砌成108级台阶,气势磅礴,蔚为大观。在台阶顶有一座高大的彩绘牌楼,上书“灵峰圣境”四个大字。僧人介绍说,这是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到五台山所立。此牌楼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为五台山寺前牌楼之冠。从寺院的山门走进去,两侧是钟鼓楼,迎面是天王殿。天王殿前面和东西配殿构成“前院”。院内古木参天,石碑如林,幽雅无比。过了“前院”就是“中院”,院内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石坊一座。

 五台山最佳旅游季节

 游五台山6、7、8月份最佳。夏季登临五台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而在山阴古洞中,又可以欣赏到“千年冰”、“万年雪”,真可谓“敷演清凉,四时风雪飘飞,幻出银装世界;恢宏极乐,六月莲花始开,翻成金色乾坤”。哟。

 注意事项

 五台山夏季湿度大,常有雨水,上山需带雨具和长衣裤。春、秋两季来五台山旅游,需带毛衣毛裤之类。你若想登东台观日出,必得租棉大衣才行。冬天来五台山,这里的气候越发庞大,大雪、大风等恶劣气候,游人多关注天气预报,多带保暖衣服也要考虑交通的问题。

 旅游时间

 五台山的最佳旅游时间是夏季,尤以7、 8月份最佳。五台山海拔很高, 山上没有明显的春秋季,冬季漫长寒冷,一般10月份下雪,至次年3、 4月。7、8月时山间比平地低10度左右,非常凉爽,故有“清凉山” 之称,而且有众多旅游活动。

 从北边的繁峙、砂河一带翻越鸿门岩来五台山,需注意季节和气候变 化。5月以前和9月以后,高入云端的公路被积雪封堵,难以通行,只 有5-9月间可以通行。此时需要提前关注道路交通报道。

 区域分布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 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景区距五台县城78公里。景区内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 称五台。其中,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 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 心。台怀镇是绝大多数寺庙的集中地,是游客的必到之所。除此之外, 五台顶及其台外的山间也分布有少量寺庙和景点。

 行程推荐

 塔院寺→罗睺寺→显通寺→菩萨顶

 第一天,从台怀镇出发,往西北方向的寺庙群最具特色和 价值,这一路上,你会依次经过塔院寺、罗睺寺、显通寺、 菩萨顶等著名的寺庙。全程步行即可。傍晚回到台怀镇, 在镇上用餐。推荐五台山名菜:肉片炝香蘑、清炒台蘑、 小鸡炖台蘑。

 五爷庙→黛螺顶→广化寺、碧山寺等 第二天一早,可以先到镇上香火最旺的五爷庙去烧香祈福, 之后沿着镇街直走向北,过清水河就来到黛螺顶脚下。黛螺 顶脚下的河岸对面有广化寺。如果有剩余时间,可以再往北 去,一路有普寿寺,金界寺,七佛寺,集福寺,碧山寺。

 住宿攻略

 台怀镇是五台山景区的地理中心及食宿大本营,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镇上高档酒店不多,以中低档宾馆为主,100到200元之间,最多的 是当地人自营的家庭旅馆。家庭旅馆一般设有床位四五张,30—60 元/人。另外,台内的显通寺、塔院寺等,镇外的西台和中台以及狮子窝等寺庙提供挂单住宿,可以投宿。

 台怀镇大街稍远处,如北端集福寺附近,也有不少农家旅舍可以住宿, 价格在百元以内。这些旅舍基本都有电视,卫生间等,可洗澡,可就 餐。从台怀镇向南(进山方向)约2.5公里处即是南山寺,这一带也有 不少宾馆可以住宿。这里每家宾馆占地都很大,设施比台怀镇上的要 好很多,当然价格也贵了不少。尤其是旅游旺季,价格一般都高过大 城市里的同类酒店,且需要提前预定。

 冬季进入旅游淡季之后,台怀镇上农家院类的旅馆一般都会停业,但 三星以上的酒店都会营业。

 美食攻略

 五台山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比如用台蘑烧制的肉 片炝香蘑、清炒台蘑、小鸡炖台蘑、台蘑炖肉、台蘑炒肉眼等传统名 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腻,而品种多样的素食也是不可或缺的健康美食。 特色小吃主要有五台蒸肉、炒拨烂子、水晶饺子、豆腐丸子、五台烩 菜等。另外,山西是中国面食的胜地,来这里不可不尝尝当地丰富多 样的面食。 在景区中心的台怀镇上,到处都是大小餐馆,你还可以到家庭旅舍中 品尝主人制作的地方风味饭菜。

 注意事项

 五台山地域广大,山岭重叠,许多地方未经开发,飞禽走兽众多。不 熟悉地形道路的游客万勿轻入荒野地段,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山间道路复杂,有石头有荆棘,还有湿地,最好是穿防水登山鞋,至 少需透气舒服,便于长途步行的运动鞋。

;

灼灼闽粤花·广州之旅·广州·羊城古八景

泰国旅游景点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8

(一) 曼谷 曼谷是泰国的首都,地处湄南河人曼谷湾的河口平原北岸,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东南亚第二大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泰国人称它为功贴,意思是天使之城。面积1565.2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曼谷气候十分炎热,最高气温高达38℃,年平均气温大约在28℃左右。

曼谷作为泰国的首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原先只是一个小村庄,拉玛一世掌权后,将首都迁到曼谷,由此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大都市。根据泰国人的信仰,认为国王居住的宫殿是宇宙的中心,所以整个曼谷的建设是以皇宫为中心向外扩散,第一圈是寺庙和官方建筑,第二圈是商业圈,第三圈是住宅区,最外面是贫民区,王宫和佛寺大多建在湄南河圈,建筑金碧辉煌。金**的塔尖是泰式建筑的特色,重重叠叠是屋顶及贴饰金箔的廊柱在阳光照耀下,将曼谷装点成一座闪闪发光的城市,全市有佛寺400多座,故又有寺庙之城的美誉。

曼谷地势低平,海拔仅为3米。湄南河流经曼谷市内,城内河道密布,运河交错,故曼谷素有东方威尼期的的美称。市内有9座拱桥跨湄南河,其中以拉玛一世王桥最著名,平时是四条车道,必要时可由中间分开,两边拉起,供巨轮通过。作为天使之城,这里喧嚣紧张的商业活动与谦恭平和的居民生活、务实高效的西洋现代节奏与源远流长的东方文化传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主要旅游景点:

1. 大皇宫和玉佛寺 大皇宫位于曼谷市中心,建于1782年,是泰国建筑艺术的巨作,也是曼谷王朝辉煌昌盛的象征。玉佛寺与大皇宫紧紧相连,整个佛寺装饰金碧辉煌,大雄宝殿内供奉的翡玉佛(释迦牟尼)是泰国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国宝。

2. 威玛曼宫殿 建于1901年曼谷水拉隆功国王时期,是世界上最大的用柚木建造的三层楼建筑物,宫殿内收藏了许多皇家的纪念品。

3. 国家博物馆 靠近大皇宫附近,建于1782年,其收藏甚丰,远至石器时代,近至当代的曼谷王朝时期,各种文献、民间器具、古佛像、国王御用武器、船及各种用品,无不齐备。

4. 四面佛 位于爱侣湾凯悦大酒店的路角上,人称有求必应佛,该佛有四尊佛面,是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 5. 卧佛寺(菩提寺) 位于大皇宫的南面,建于1793年,是曼谷最老和最大的寺院,寺内供奉着一尊特大的卧佛。卧佛寺被视为泰国第一所民间教育中心,因此也享有泰国第一大学之美誉。

6. 郑王庙(黎明寺) 位于湄南河之西岸,与卧佛寺隔岸相望,它曾被定了郑照王(其父是华人)的御用寺院。位于正中的拍攀大塔,高79米,是最富吸引力的建筑物。在晨曦之际,阳光照射,宝塔的顶端发出万丈光芒,故又被称为黎明寺。

7. 金山寺 位于民主纪念碑东侧,人造山加上山顶塔高,共76米。大寺顶可俯览整个曼谷市容。金山塔内安奉着佛陀的舍利子,每年11月间有一个隆重的佛教庆典。 8. 金佛寺 位于曼谷火车总站西南侧,寺内供有一座高3米、相传是素可泰时代传下来的、重五吨半的黄金铸成的佛像。

9. 水上市场 水上市场是当地重要的商业中心,每天早上8点到11点,来自各方的木舟,载满热带水果、蔬菜及其他物产,聚集在水上市场做生意。方便游客前往参观的有二处:一处曼谷越西水上市场,但现在已渐被两岸渐增的店铺所取代;另一处是在呖武里府的丹能沙都阿水上市场,在曼谷南方80公里处,在那里还保留着昔日水上市场的情景。每天早上5点至8点半,每隔半小时从南线长途汽车站在专车前往。

10.蛇园(巴斯德研究所) 位于拍喃四路朱拉医院西侧,是泰国红十字会的研究所及世界上两个最早的毒蛇研究中心之一,收集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活毒蛇,可供研究及参观。

11.北榄府鳄鱼湖动物园 距离曼谷市区10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鳄鱼养殖场,有60000多条鳄鱼。在这里可观看戏鳄、斗鳄等多种表演,出售真正的鳄鱼皮革制品及其他鳄鱼制品。

(二) 芭堤雅

芭堤雅位于曼谷东南147公里处,原为暹罗湾的一个小渔村,现已被各种各样的豪华酒店、度假屋和简易型的客房所潜代,成为泰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享有东方夏威夷之誉。

1. 珊瑚岛 距离芭堤雅9公里,是芭堤雅海滩外最大的岛,岛的四周有许多沙滩,沙白细绵,水清见底,海底又有许多珊瑚和热带鱼,故称珊瑚岛,是休闲、海浴、游泳、潜水和其他海上活动的好去处。

2.位于芭堤雅东南。该处依山傍海,椰林环抱,百花吐艳,景色优美。园内有一大型表演场,可以观看泰国传统风俗歌舞表演及大象表演。游客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灵猴摘椰的有趣情景。

3.小人国 是一坐微缩主题公园。这里展出了100多座小型建筑物,与实物的比例为1:25,其中包括泰国古代和现代各种有代表性的名胜,让人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泰国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有所了解;此外,还有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和自然奇观的缩影。

4.云石公园 距离芭堤雅市区6公里,园内有百万年以上的巨形奇石和植物化石,布置自然,并有戏鳄表演等。 5.是拉差龙虎园 是目前世界上养虎规模最大的园地,养有各种虎60多只,养鳄3万多条以及许多奇禽异兽。游客可鳄鱼餐厅里享受独具特色的美食和健身益体的鳄鱼大餐。

6.人妖表演 人妖表演是由一种经过变性手术和艰苦训练而具有柔媚妇女形象的男性演员表演的节目,在泰国各主要城市都可以看到,但在芭堤雅最为著名,现已成为泰国旅游业中独特的项目。芭堤雅有3座人妖剧场,每晚上演2场,主要节目有西方的古典歌剧、热烈的中国戏剧,也有迷人的泰国舞蹈、奔放的牛仔歌舞,还有诙谐的小品型,丰富多彩,观者如潮。演出结束后,观众还可以与人妖合影留念。

(三) 清迈

清迈是泰国第二大城市,坐落在湄南河支流滨河河畔,在历史上曾是泰国的古都,距曼谷约800公里,是泰国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1296年就成为都城,清迈的意思是新京,它也是佛教圣地。全城有寺庙100多座,其中著名的有建于1411年、拥有巨大四方形佛塔的斋里銮寺,曾举行佛教史上第八次大会的斋里则约寺,供奉着有1000多的历史的水晶佛的昌挽寺等。

该市还有作为泰国国王避暑行宫的普屏王宫和陈列山地民笔手工艺品的泰北文化公园。市郊西北16公里处有素贴山风景区,距市区40公里处有泰国最美丽的嫩江瀑布。该市的玫瑰花、民间传统舞蹈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很有名。 清迈是柚木集散地,更是著名的观光胜地,这里的绢织品、漆器、木刻、银器等精致美丽、最能表现泰国的文化传统及工艺技术。在清迈可以现场参观许多传统工艺品制作程序,现场购买。

主要旅游景点:

1. 素贴山与素贴寺 素贴山位于清迈市西边约7公里,海拔约1053米,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这里建有泰国国王的避暑行宫--普屏宫。 素贴寺是清迈地区最大的佛寺,位于素贴山上。据史载,该寺建于1383的的孟莱王朝时代,后经过不断扩建达到今日的规模,现成为清迈的显著标志之一。由于素贴寺地势较高,游人要到庙门需沿着陡峻的290级台阶步行而上,也可乘坐登顶缆车。

2. 普屏王宫 在素贴寺沿路上行4公里处,这里是泰王家族的夏日行宫,建于1926年。当王室成员不在此居住时,逢周五、六、日及公众收假装开放,供游人参观。 3. 昌挽寺 位于市区Raipakinai Rd,是清迈最古老的佛寺,建于1296年,是正宗的泰北式建筑风格。

(四) 普吉岛

距离曼谷约900公里,是位于马来半岛旁印度洋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是泰国最大的岛。普吉岛是一个完全未受工业污染的岛屿,素有素南珍珠之称。 普吉岛海岸线蜿蜒曲折,形成十几处U字形的美丽海滩,以距离市区34公里的买考海滩最长,滩旁有许多棕榈树,景色迷人;拍通海滩的设备最为完善,有不少度假村、酒店、酒吧;乃扬海滩有普吉岛最长的珊瑚礁;咖哒和咖隆海滩海水清澈,风平浪静,最适宜开展水上运动。在东岸的普吉湾内,石灰岩岛屿星罗棋布,怪石奇岩屹立,有的竟高达300米,人称小桂林,其中攀牙湾山清水秀,石美洞奇,奇山异峰遍布,素有海山仙阁之称。 岛上的城市建筑充满着殖民色彩,居民多为中国人和葡萄牙人的混血后裔。这里的屋舍、生活风俗有着浓厚的地中海情调,家家户户的门窗都漆成绿色。

(五) PP岛 位于普吉岛东南方,从普吉码头乘船约1个半小时即可抵达。PP岛目前仍保留着淳朴原始的韵味,这里是潜水的好地方。

(六) 其他旅游地

1.为泰国第三大岛,是素力他尼府的主要旅游点,面积247平方公里。岛上盛产椰子,故又被誉为椰子岛。在岛的西、北面有40多个小岛,现已成为安通国家海洋公园。

2. 宋卡:位于泰国南部末端,是一个千年古迹。在宋卡渔港以北80公里的宋卡湖,设有面积达220平方公里的库克内陆湖岛类保护区,为亚洲最大的鸟类聚居地之一。 3. 合艾;泰国宋卡府内重要城镇之一,在曼谷以南974公里,与宋卡市相距仅30分钟车程。它是泰国经济和交通的枢纽,连接着泰国与马来西亚的陆路交通。该市素有购物天堂的美誉。

4. 华欣:位于碧武里府内,在曼谷以南220公里的暹罗湾西边,与七岩和昭三郎被誉为暹罗湾以西的三大海滨度假胜地,以美丽的风景和种类丰富的海鲜而闻名。

清迈的旅游

灼灼闽粤花·广州之旅·广州·羊城古八景

中国历代文人墨客每遇佳色,常要罗列到“十景”或“八景”中去。羊城八景宋代已有,为“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色”、“菊湖云影”、“蒲涧濂泉”、“光孝菩提”及“大通烟雨”。后元、明、清及本世纪六十年代所定八景各有不同,所谓时移势易,翻新不断。今之羊城新八景已完全不同于从前,为“红陵旭日”、“珠海丹心”、“白云松涛”、“越秀远眺”、“鹅潭夜月”、“东湖春晓”、“双桥烟雨”、“罗岗香雪”。

“扶胥浴日”菠萝庙

南海神庙又称菠萝庙,位于今广州市黄埔南岗庙头村,建于隋开皇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古称“南海广利洪圣大王庙”。其所祀之神为南海神祝融。祝融本是火神,古人认为“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兼为水火之帝;因南方属火,火神也就成了南方之神。韩愈《南海神庙碑》曰:四海以南海为尊,故视融神高于东西北三帝和河伯之上。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南海神庙,称之为祝融的“离宫”。自唐开元以来,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祭典;清时还由皇帝派出专使,主持祭典。从唐代开始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南海神。唐天宝年间封南海神为广利王,其妻为明顺夫人;宋康定二年,加号洪圣,皇祐年加号昭顺;元至正二十八年,封广利灵孚王;明洪武三年,改称南海之神;雍正三年又称为昭明龙王之神。

现存南海神庙主要是清代建筑,整座庙宇由头门、仪门、左右长廊、礼亭及大殿组成,规模宏大,殿宇巍峨,结构布局严整。庙前还有一座清康熙帝御笔的“海不扬波”石牌坊。庙内文物古迹甚多,大门内有宋太宗碑、明太祖高皇帝碑;东廊下有韩愈撰、陈谏书的“南海神庙碑”等近百件石刻。这些碑刻保存了从唐代至清代有关航海及对外贸易的珍贵史料,有“南方碑林”盛誉。

庙中门左侧塑有一尊达奚司空立像,人们传述着一段凄美故事:中国本土原没有菠萝,一个名叫达奚的波斯商人从国外带来了菠萝种子。他受波斯国王之托,坐船来中国朝贡。船到广州时,达奚登岸拜谒南海神,把随身带来的菠萝树种种在庙旁。谁知当他播完种准备回船赶路时,船已扬帆出海。被落下的达奚望着远去的船只绝望至极,最后竟“立化庙左”。当地百姓感其志诚,伤其不幸,用泥将他的尸体装裹起来,尊之为神,设祭纪念。所以南海神庙又称菠萝庙。

早在秦始皇时,我国就以广州为中心,与今东南亚、西南亚一带有了海上交通往来。在广州曾发掘出该时期的古船台,它能够建造长30米、载重约60吨的大木船。唐时,广州设置主管对外贸易、港口事务的市舶司。唐代宰相贾耽所著《皇华四达记》,详细记叙了从广州到马格达的航路。上述“达奚失舟”的故事,生动形象地折射出我国古代对外经济往来的盛况。

南海神庙还是宋代羊城八景之一,即“扶胥浴日”。古时这里江面宽阔,庙前浴日亭能观日出,颇为壮观。南宋诗人杨万里来游时,曾赞南海神庙:“南来若不到东庙(即南海神庙),西京未睹建章宫。”并作浴日亭诗曰:《羊城古八景》古诗句出处:

南海端为四海魁,扶胥绝境信奇哉。日从若木梢头转,潮到占城国里回。更爱五更红浪沸,忽吹万里紫霞开。天公管领诗人眼,银汉星搓借一来。

大通烟雨话传说

大通古寺,位于广州市西南角,其前身为宝光寺;建于南汉,宋时改名“大通慈应禅院”。寺内有高僧达岸禅师肉身,据说“祈祷即应”,祈雨尤灵。据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明万历六年天大旱,众寺僧曾将达岸禅师肉身迎至光孝寺“祷雨随降”。康熙六年,因为祈雨灵验,郡人肖子奇捐资数千扩建寺院,在寺周围种树千株,愈加衬托出大殿巍峨、古寺庄严。四大天王殿前,有一古井,据说井水与珠江相通,民谣有“扁担放井流,鹅潭水上收,阳光照船映,井口见船浮”之说。传说黄昏以后,在井口可以听到珠江边的叫卖声以及夜游小舟的琴歌声。该井还能预报天气,每当天阴欲雨,从井下会升起一股云烟,只是从不冒出井口,为广州一大奇观。相传康熙六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有位借钱替丈夫治病的王氏,年终时扶着病弱的丈夫到大通古寺躲债。在寺门口正遇见债主,王氏走投无路,只好投井自尽。不料井里的云烟竟冲了出来,把投井的王氏托到井旁。债主以为是神仙显灵,再不敢逼债。此后,并泉的云烟始升出井口,人称“烟雨井”。清乾隆下江南时,曾到此游幸,大赞“烟雨”美景,并传旨建了一座“大通烟雨”石牌坊。自此“大通烟雨”成为羊城八景之一。

“珠水晴波”海珠岛

珠江亦称粤江,是我国四大河流之一,是西江、北江、东江的总称。它横贯广州市区,东流入海。古代因江面宽阔称为“小海”。在广州城南的江中旧有一石岛,长约60丈,阔10多丈,嵌镶在碧绿江水中,犹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被称为海珠岛;因它实为突出江面的一块大礁石,故又叫海珠石,珠江也由此得名。民间传说从前南越王赵佗有一件无价之宝叫阳燧宝珠,他十分珍爱,死后以宝珠殉葬。后来有个叫崔炜的读书人有幸畅游赵佗墓穴,得到那颗阳燧宝珠。消息传开不久,有个波斯商人千里迢迢跋涉而来,以十万贯重金买下阳燧宝珠。乘船回国途中,波斯商人志得意满,看着两岸迷人景色,越发心旷神怡,忍不住从箱里取出宝珠,放在手心细细赏玩。忽然,一阵狂风掀起巨浪,阳燧宝珠趁势射入江中,钻到一块长满青苔的巨石底下。原来是阳燧宝珠不愿离开家乡故土。打这以后,江水变得更加碧绿清澈,那块藏有宝珠的巨石总是浮现于江面,人称“浮石”。古人说南海有“沉水之香”,又有“浮水之石”,所指就是这块浮石。每到晚上,该巨石熠熠发光,似海珠一般。

海珠岛在宋代以前尚未有记载。南宋时侍郎李昂英(字文溪,番禺人)最先在这里结庐读书。他进身仕途后,捐资重建海珠慈度寺。端平二年(1235)摧锋军叛乱,围攻广州城,李昂英只身缒城劝说,叛军才解了围。后人感激其恩德,在慈度寺旁建祠纪念。慈度寺东有向阳台,西有凭虚亭;寺内还有丹霞台,规模极大。寺周围植有十多株巨大榕树,因而岛上古寺幽深,榕荫葱绿,团团红棉似火,使人如置身画中,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的“海珠秋月”即在此处。如今广州每逢端午赛龙舟时,不少游人到此游泳戏水,观看龙舟比赛,热闹异常。诗人王士祯有诗咏道:“海珠石上柳荫浓,队队龙舟出浪中。一抹斜阳照金碧,齐将孔翠作船蓬。”

由于珠江的泥沙冲积,海珠岛逐渐与北岸靠近,1928年曾辟为公园。1931年,广州建筑新堤时,把海珠岛与北岸陆地连成一片,今天这里已成为繁华市区。

石门返照咏贪泉

石门,在广州市西北郊15公里,是广州与岭北水路交通必经之地。此处地势险要,两山隔水雄峙,横截江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石门乃是吕嘉积石而成。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杀汉使、南越王和王太后。汉武帝即令江淮一带的楼船队共十万人征南越。吕嘉为抵抗大军,乃在江中积石。岂料楼船将军杨仆统率的大军早已从北江顺流而下,先攻下飞来峡,再破石门,会合由路德率领的队伍,直捣广州城下,一举平灭近百年历史的南越国。古人对石门吟咏甚多,南宋方信儒有诗云:“吕嘉积石浪相传,双阙天开尚宛然,成败古来俱一梦,千秋何似老楼船。”

古代江面开阔,石门狭窄;一过石门,江面突宽。相传夕阳斜照时,石门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般幻景,有人流车马、街市楼台。宋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即由此而来。

石门附近有一口名为“贪泉”的水井,今尚有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布政使李凤立的一方石碑,高2.5米,宽1米,中刻“贪泉”二字。据说“贪泉”水颇为神奇:原来,古代广州物产,在中原常被视作珍奇,一树珊瑚,一颗珍珠,价值千金,来广州做官的,常因过分贪财犯罪。俗谚说:“登大庾岭则芳秽之气分;饮石门泉则清白之质变。”认为官吏贪污乃是饮贪泉之水所致。

靠近石门的一段水道又名沉香洲,洲名出于对吴隐之清廉政绩的传颂。相传吴隐之任满北归,由广州乘船经过石门时,忽遇狂风暴雨,几乎覆舟。当他得知妻子带有受礼沉香坠时,即取而投之江中,说来奇怪,顿时风平浪静。后来投沉香的地方积成沙洲,人称“沉香浦”,亦称“沉香洲”。后人在石门山冈上建吴刺史祠以示怀念。

吴隐之,字处默,为东晋濮阳鄄城人。《晋书·吴隐之传》说他:“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标。”任晋陵太守时,生活清贫,妻子自负柴薪。以后升任廷尉、秘书监、御史中丞钦著作部、左卫将军等职,生活仍很俭朴,俸禄散发给亲族。冬天只有一件棉衣,拆下浣洗时,就只能披着棉絮。因他廉洁,晋安帝司马德宗于元兴元年(402)二月,任吴隐之为尤骧将军,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吴隐之经过石门时,特取“贪泉”水饮,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表清,吾知之矣。”并写一诗曰:“古人云此泉,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任广州刺史期间的生活,《晋书·吴隐之传》载说:“清操愈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装饰,皆付外库。”为此晋安帝曾下诏嘉奖:“夫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可见,贪与不贪并不在于是否饮了“贪泉”之水。传说南汉主刘翙因讨厌“贪泉”这个恶名,命人用泥石将泉湮塞,贪泉虽塞,后来到广州做官的人,不见得不贪。唐朝诗人李群玉有感于此,曾写《石门戊》一诗:“到此空思吴隐之,潮痕草蔓上幽碑。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

“岭南佳境”西樵山

“南粤名山数二樵”。“东樵”即罗浮,以山势突兀、雄伟奇特著称;西樵则以幽雅秀丽享有“岭南佳境”盛名。

方圆40多里的西樵,是个群峰叠翠的古火山,共有大小峰峦七十二座,岩洞穴穴不同;大小瀑布纷纷倾泻,淙淙清泉处处流淌。西樵远距广州120里,但因这里山泉汇聚积成数个高悬的天湖,溢出的湖水奔落于山峰之间,似飞珠溅玉,云雾迷濛,蔚为壮观,故亦被列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称作“西樵云瀑”。

董必武《游白云洞》诗云:“欲揽西樵胜,应先访白云。”白云洞在西樵山西北麓,它草创于明嘉靖年间。由何中行始辟,其子何亮继志筑室,读书其间,自号“白云”主人。后人以“白云”为此洞名,有“胜甲西樵”雅誉。其实它并非岩洞,而是一个由白云峰、长庚峰、华盖峰围抱成的深谷。兼峭壁和飞瀑之美,有云门听泉、华盖观瀑、鉴湖印月诸景。三峰间,还有大、小云泉自左右迂回,凌空飞泻而下,汇成“应潮湖”、“鉴湖”、“会龙湖”。“白云飞下过三湖”指的就是它们。“大云泉”又名“飞流千尺”,泉水自广塱坪(天湖)奔腾而下,经白水坑成三叠瀑布:上叫龙涎瀑,瀑短而小,流成“之”字形;中叫云外瀑;下段绕崖急泻,一落千丈,有如琼浆倒注,雾卷珠飞。此地山幽水清,在岩下“听琴亭”静听泉声叮咚、流水潺潺,令人遐思无限。郭沫若游此曾写诗赞曰:“危石凌空立,飞泉天上来。珠帘垂百仞,玉磬响千锤。径曲清流转,洞幽静室开。崖分一线天,诗境足徘徊。”

西樵葫芦湖旁,有一塔如插天宝剑直指蓝天,此即从麻奢象林寺移来的白玉塔,又称飞来塔。据传,建塔初期,住持僧在参和尚欲以纯洁白石造七级浮图,用来安放如来舍利子。听说肇庆七星岩水月宫峰巅有这种白石,便雇工开采。无奈当时水月宫峰高不可攀,终难以下凿。一夜,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峰巅突然塌下九块大石,垒起恰成塔形。在参和尚大喜,急命石工连夜张灯打凿,四更时完工,用船运抵西樵时,天还未亮。第二天早上,寺僧开门,只见一座高七层、连基座与塔尖共九级的白玉塔,已挺立寺前。和尚合掌曰:“此塔自麻奢飞来”,故名“飞来塔”。

鉴湖西侧,有一常活不竭、水蓝黑如玉、引泉而成的池子,这就是玉池。传说康有为当初在白云洞读书时,常在池里清洗笔砚,池中野鱼吞吃余墨变成文鱼,优哉游哉于水池中,人至而不慌,得景名:“文鱼吸波”。

清幽雅静的西樵山还有两处建于明代讲学风气盛行之际的学府书院遗址,云泉仙馆和三湖书院。当时在西樵诸书院求学的士宦有千人之多,以致山前圩镇冠盖如云,称为“官山圩”,足见当时规模之壮观。

云泉仙馆原名“攻玉楼”,是明末清初学子读书吟咏之地。它位于白云洞山腰,构筑甚为华丽。清道光年间,以供奉吕祖为师的道学不断渗入白云洞内,儒、道、佛三派各踞地盘。其门额上的“云泉仙馆”四个大字,是满清宗室耆英手书;馆内正座是吕祖大殿。门前有华表、石狮,气度堂皇雄壮。两相对比,三湖书院就简朴多了,其门额为清抗英名将林则徐所题。清末著名学者、戊戌维新的主要人物康有为,青年时代曾在此面壁苦读达三年。

云飘雾绕白云巅

白云山位于广州城东北郊,由三十多座山峰组成,它自大庚岭逶迤而来,东北、西南走向,面积2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因峰顶常有白云缭绕,故名白云山,自古就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

白云山有峰壑、松涛,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主峰摩星岭下能仁寺旧址,有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书写的“虎”字刻石,其字体大如直立之真虎,笔力雄浑遒劲。

主峰半山岭左为景泰寺,中有白云寺,右是月溪寺,皆名胜之地。景泰寺为景泰禅师卓锡之地,山谷流泉,林荫夹道,环境清幽,是白云山著名风景区,“景泰僧归”曾为古羊城八景之一。据说法术高明的景泰禅师原是罗浮山头陀僧,当时广州刺史肖誉极想把禅师请到白云山主持法务。景泰禅师不愿离开罗浮山,肖誉就每天把禅师接到广州,陪他上白云山游览,晚上再送他回罗浮山。天长日久,景泰僧对白云山有了感情。当时白云山上没有泉水,百姓生活十分凄惨,禅师决心在山上找出水源。他来到摩星岭挖了七七四十九天,凿了九九八十一个洞,终于挖到一面青铜宝镜、一只石履、一对石蟹。禅师想:“有神物于此,则必有灵泉”。于是竭尽全力把卓锡禅杖往下一点,果然点出一眼泉水,即是“卓锡泉”。而景泰禅师却在山泉喷涌时坐化升天。后人为了纪念他,建了这座景泰寺。在景泰寺左面白云寺内还有九龙泉,相传发现于秦代,泉水甘冽,与虎跑泉同为著名泉水。现在广州一些颇有名气的大酒家像陶陶居,还专门用九龙泉水泡菜呢。

在已辟为山顶公园的云岩,还有蒲涧、滴水岩等名胜。滴水岩据说有风则滴,无风则止。在云岩岩头耸立着一牌坊,上书“天南第一峰”,坊柱上刻有对联:“云开世外三千界,岩倚天南第一峰”,这“天南第一峰”即指摩星岭。

白云山众多古迹中,历史最悠久的是蒲涧。蒲涧是一条山涧,因涧中盛产菖蒲草而得名,这些菖蒲一寸九节。相传秦朝隐士郑安期修道于此。安期生,原籍山东琅玡,长期在东海边行医卖药,为秦时医术高明的方士。后南来广州,隐居在莽莽苍苍、地势雄伟的白云山,替周围村民施药治病,深得村民爱戴。后因不愿巴结暴虐的秦始皇,自己服食菖蒲,白日飞升,驾美丽的白鹤飞向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得道成仙。

后人为纪念郑安期飞升,乃在蒲涧建鹤舒台,在涧旁建蒲涧寺;清嘉庆十八年(1813),又建郑仙祠。后人还把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定为蒲涧节,七月十五日定为安期生升仙节。每到这两个节日,广州居民倾城来游,十分热闹。蒲涧上游有滴水岩,“飞泉百尺,下泻无地”,是古羊城八景之一,名叫“蒲涧濂泉”。苏东坡来游时,有诗题咏曰:“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林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

羊城八景自宋、元、明、清以来多与佛寺道观相关,如“扶胥浴日”、“光孝菩提”、“大通烟雨”、“穗石洞天”等,可见佛事宗教在广州历史上之繁盛。

去桂林旅游要带些什么东西?

泰国北部第一大城,清迈府首府。泰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宾河两岸。人口10.2万 (1980)。市郊土地肥沃,农产富饶。1296年起曾为兰那王朝(或称“南掌”)都城。旧城在河西,新城在河东,有两座桥梁相连。以手工艺著名, 有珠宝首饰、银器、陶器、木雕、丝绸等。工业有柚木初步加工和锯木等。交通发达,为北线铁路终点站,距曼谷752公里。设有机场。有清迈大学()、工艺学院、农学院等大专院校。市内寺庙约百座,有建于十三世纪的清门寺。市郊素贴山(),有建于十六世纪的佛寺,为各地佛教徒朝拜圣地。旅游业发达。

清迈素以“美女和玫瑰”享誉天下,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气候凉爽,景色旖旎,古迹众多,商业繁荣,是东南亚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这座小城安静,淡雅,空气干净清新,呼吸就像在亲吻恋人的脸颊。 这里没有消磨时间的温柔海滩,没有疯狂血拼的豪华商场,有的只是近乎于凝固的时间和让人心情无比舒爽的安静。你可以毫无目的地在古城中放空漫步,也可以穿越丛林跋山涉水,更可以在周末夜市疯狂血拼,喧闹和安详都自然的结合在这个城市。 来清迈,体验曾经兰纳王国的独特文化历史,细嗅这朵清雅的泰北玫瑰。

帕烘寺

帕烘寺(WatPhuakHong ?)靠近松旁门,一进门就可以看见一幢美丽的僧院,金色配上红色的镶板,是典型的兰那式的僧院。但是此寺的重点景点是屋后少见的的圆锥型7层塔,西元1517年建造,塔上有52个佛龛,里面坐着冥想佛,可能受到中国式宝塔的影响才有此形状,基层还有一圈陶瓷装饰呢!清迈另外有两座相似的塔,一座在WatRampoeng,一座是ChediProng。

布帕壤寺

布帕壤寺(WatBuppHaram )就在圣方寺的对面,西元1497年同KingMuangKaew建造,正值兰那王朝佛教最兴盛的时候,是座混合缅甸和兰那两种风格的寺庙。寺中最吸引人的是年代久远的小木造僧院,有超过300年的历史,19世纪末曾经修复过,屋宇还保存原样,风檐上及廊柱上的细致灰泥装饰依旧叫人心动,有点倾斜的前门,让人有种年华老去的感叹。紧邻小木造僧院的是一座较大的僧院,也有200年的历史,走在两座院间的小道上,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左边新建造的僧院则是色彩斑斓、金碧辉煌,与单沉老旧的僧院像是两间不同的寺庙,塑着人行金鸟的山形墙特别值得细看。寺庙的后方有一座大佛塔,白色的外观加上巨大的塔身颇为雄伟。

兰花园

兰花虽然不是泰国的国花,但却是泰国人迎宾、装饰最常用的花,兰花的种类有上百种,清迈附近的梅萨山庄就有许多家兰花培植场,展览并销售各式兰花。养殖场还将兰花幼苗培育在真空瓶中,以便游客携 带,另外也有真花拿来镀金、镀银、上胶做成的别针,特别生动,也是送礼的好选择。

柴迪隆寺

一进入柴迪隆寺,就像到了山里,四周全是树林,唯一有人气的便是入口的小摊与树上一片片的箴言。沿着小路可以通过前人暝想用的洞穴,路旁的箴言是最佳的伙伴,上面皆以泰文和英文标示,都是一些诗句,深刻感人,例如:“Love is a Flower garden to be watered by tears”。穿过这一片树林后,左手边便是一个草药园,沿着路上种植一些药用植物,而后方则是一些顷圯的佛像,散落在草地上,其间有一颗很大、神情愉悦的佛像头,布满了青苔。看到寺中的精神柱之后右转,便是三道直的洞穴,里面可以相通,以往和尚便是在此修行,但是已经重新铺设,开放给一般人参观,三道洞穴的尽头各有一尊至数尊佛像供人膜拜,洞穴的命运多难,曾经遭弃、日军的破坏及小偷的滥挖乱盗,据说洞穴中曾经有14-15世纪的壁画,但已经消失不见了。

古道寺

古道寺(WatKuTao)的全名叫“WatWeruWanKuTao”,“Weru”是“竹子”的意思,“Wan”就是钵的形状,所以全部的意思就是“竹林旁里埋葬骨灰的钵形佛塔”。古道寺果真有数排竹林,但最大的看头还是那不寻常的塔,由5个类似和尚的钵形物组成,上面并覆有多彩的琉璃片。清迈建筑

南邦府

南邦府(LamPang ?)位于清迈东南方100公里处,这里环境优雅,以美女著称,是缅甸式庙宇集中之地,亦是泰境内惟一仍保留着以马车为交通工具的省府。这里的南邦鲁安寺(PhraDhatHairpoonchai),其展堂建于1925年,气派豪华。正门贴满金箔,极尽奢华。主殿内供有两尊青铜佛像。齐里骚佛寺,是以20座佛塔并立而著名的寺庙。据说,游览该寺的人,如能数得出有20座佛塔,必获吉兆。自南邦府再南走不远有泰国的棉织中心村。这里盛产泰国棉花,村内有约2000架手工纺纱机,是著名的棉织品产地。藏有佛祖舍利子的双龙寺

素贴山双龙寺

素贴山,位于清迈以西16公里处,海拔1,667米,是清迈天然的了望台。普拉素贴寺是半山上的主要游览点之一,是清迈市的标志。当地华语称此山为“遇仙山”或“会仙山”,因山上有著名的素贴寺而闻名。山坡上开满五色玫瑰,山顶白云缭绕,风光秀丽。登临山顶,清迈市全景尽收眼底。

双龙寺位于素贴山山顶,建於1383年,又称‘舍利子佛寺’。称为双龙寺是因为寺门外石阶两侧各雕有一条长达500米的巨龙,十分壮观。称为舍利于佛寺是因为寺内有一座建于16世纪的金塔,据说塔内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故被视为圣地。清迈王朝历代帝王对此寺都十分崇敬,常来此朝拜。而来此朝拜的各地信徒更是络绎不绝,每年6一7月均在此举行礼佛盛会。 

普拉辛寺

普拉辛寺(WatPhraSingh )又译帕辛寺,别名双龙寺或舍利子佛寺,是泰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清迈规模最大的佛寺,与契迪龙寺(WatChediLuang ?)同为清迈地位最崇高的寺庙。位于清迈古城的西边,Ratchadamnoen 路的尽头,由孟莱王初建于1345年,后经多次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寺内供奉的帕辛佛像,据说600多年前从锡兰传入。

寺院周围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两条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砖镶嵌的巨龙,各有大小7个龙头,雄踞石阶两侧,龙首高翘,威风凛凛。长约150多米的龙身随石级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门口。石阶重重叠叠,具309级,俨然佛家龙道,十分壮观。寺内有东西南北4座佛殿,分别有长廊相连,成四方形。每座殿内供有一尊金身大佛,正殿莱甘堂内供奉有被视为泰北最具灵性的三尊佛像。寺院正中有一座高约20米的大金塔,建于16世纪,据说塔内保存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圣物(舍利子)。清迈王朝历代帝王对此寺都十分崇敬,常来此朝拜。右侧有呈高床式的七旋塔,被誉为泰国建筑的精华。每年4月13日至15日,帕辛寺是人们庆祝泼水节的主要地点之一。

苗族村

苗族村,位于泰国培山附近,距离蒲屏宫不远处,由于村庄位于山上,并且上山之路非常崎岖难行。作为泰国现存的唯一六种山地民族之一,当地的村民仍然保留少数民族的穿衣打扮的风格,部分苗人更懂的汉语的表达,苗人以种田为生,生活十分朴实简单,许多当地人依靠卖旅游纪念品为生,让前来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这种朴实无华的生活中的别样风味。在这里拥有世界上最美丽花朵之称的**花,这种花朵的花瓣格外鲜艳美丽,但是隐藏在这种美丽之下的可怕却是令人望而生畏,花的果实就是毒品的原材料。在这里能够参观族村内的民族博物馆,里面陈列了泰国六种山地民族的民俗文化。

其它景点

仅存的泰北式庙宇清曼寺、因他农山、蒲屏宫泰式的美丽、马沙山谷、老清迈、查育寺、部族研究中心、培山苗族村、泰北文化公园、清迈植物园、清迈动物园、清迈国家博物馆、清曼寺、杜英沙那国家森林公园。

沿途景区风光

作为东南亚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每年6月~10月,是清迈的最佳旅游季节。但需注意天气预报,避开连续雨天。

清迈地处山区,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上,四周群山环抱,清澈的滨河流经该市,气候凉爽,树木葱翠,百花争艳,纬度较高,气候比泰中、泰南凉爽。但清迈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为22℃左右。

冬天来泰国,要去曼谷、普吉岛避寒,而夏天来泰国,则必来清迈避暑了。清迈的6-10月刚刚度过热季,雨量增多,经常大雨滂沱,气温略有下降,直至10月下旬,此时空气潮湿,月平均温度维持在20℃~25℃左右。此刻虽然雨水偏多,但比之其它绝大多数城市正值“火炉”时分的炎热难熬,清迈却是个凉爽宜人,浪漫美丽的清凉世界!

最佳旅游时间

去清迈旅游的黄金时间是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的冬春两季,4月有盛大的泼水节。不过,在5月到10月的淡季,虽然经常下雨,但是食宿更加便宜,房间、车票也不会紧张。清迈有许多活动、节假日,还有各种集市、文化中心、项目,游客一年到头都能很尽兴。 1、不勾肩搭背,不从背后惊吓别人。

2、女士进入皇宫时不可穿短裙和无袖装,男士必须穿有领子的上装,不得穿拖鞋。

3、进入寺庙要脱鞋,服装应整齐、端庄,最好不要穿短裤。

4、遇见僧侣要礼让;女性避免碰触僧侣,如奉献财物,可请男士代劳或直接放在桌上。

5、打招呼时要双手合掌,不可以用手指人或物。

6、头部为身体较神圣部份,不随便摸别人的头,泰语中的坤恩(Khun ),意指先生、**、太太,男女适用。

7、公共场所中男女不可有太过亲密的举动,亦不要当众发脾气。

8、泰国禁赌,即使在酒店房间内也不可玩牌或打麻将。

麦兜旅行网温馨提示:

1.时差

泰国时间比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早7个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旅客从中国境内上飞机后,勿忘将手表拨慢1小时。格林威治时间为12时,泰国时间为19时,北京时间为20时。

2.电压和插座  泰国的电源插孔是二孔的,220V,50Hz。国内的两相插头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三相插头则需要用转换器。泰国的三相插头和中国的不同(中间那根是圆的),所以,最好带一个三相转二相的插头转换装置。

麦兜旅行网特色体验推荐:

1.骑大象游(Elephant Safari)

象在泰国的历史和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战场上的坐骑、工程上的好帮手,白象更是王的象徵。几乎在泰国各地,都能有机会骑大象、看大象表演。尤其是清迈,清迈盛产大象,是和这种可爱的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最佳选择。

2.徒步游(Trekking)  对于清迈这个城市,历史遗迹都集中在某个特定的区域。特别适合整合成一条囊括所有景点的徒步游路线,以便花费一天的好时光可以逐一欣赏。  另外,荒野徒步和长途徒步是泰国北部最大的亮点之一。这里的道路纵横交错,游客们在白天可以沿路穿越长满茂密丛林的山脉,晚上还可以到山地部落的村庄休息;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爱好者还可以骑大象,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清迈是这些旅游项目的主要地点之一。

3.泰式按摩和SPA  在泰国,人们觉得按摩Spa 并非奢侈的享受,而是一种必要的健身疗法。清迈到处都有按摩SPA场所,久享盛名,价格公道,服务优质。来套足底或全身按摩,舒经解乏,恢复活力。  清迈的按摩场所随处可见,甚至在市场道路两边都会摆上一排排作为,为你提供按摩。按摩院在这里是一种社交活动场所,所以记得要穿戴整齐。  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按摩方法,水疗也日益流行起来。此外,草药热敷按摩、指压按摩、膏油按摩、裹身、身体磨砂、面部保养和全天成套按摩,不管你需要什么,都可以找到满足自己要求的那一项。

4.丛林飞跃(Jungle Flight)  清迈虽是古城,却也兼顾了很多人对冒险的渴望。记得儿时看人猿泰山在原始森林中飞跃,随着耳边呼啸的风声,大声呼喊,这就是丛林飞跃的精髓。  目前Jungle Flight热带丛林飞翔探险旅程全长已超过4公里。旅途中游客将在34座树顶平台间飞翔,体验距离地面50米,最长300米,时速50公里的快感;40米高空速降将让你尖叫不断;高35米的巨网让你可以像蜘蛛人一样攀爬而下;行走在2座高空吊桥和长达570米的丛林吊桥栈道之上,领略热带高山丛林迷人风光…

5.单车游(Cycling)  清迈的景点大都集中在古城内,古城内的景点步行即可到达。但除此之外,古城的市郊,平河岩岸区域这些古城周边的景点,步行可能稍远,但是却非常适合骑自行车前往。那么花上一天时间租辆自行车将清迈古城的景点一网打尽,不会太累,并且可以自己掌握节奏喔。  此外,清迈周边的乡村和山地非常适合自行车运动,清迈西边的素贴山具有尤其高的声誉。骑自行车游览高耸的素贴山,在素贴山国家公园,登高望远,也是一番极为舒畅的旅行体验。

6.品泰北美食,看民族舞蹈  清迈对美食家而言可谓是如鱼得水的快,这里供应了亚洲和欧洲所有主要菜系的成套佳肴,如传统的北方菜里有一种叫做“勘托克(Khantok)”的菜系,包括咖哩、炸鸡、酱汁、炸猪皮和野菜,美味可口。  Khan意为碗,Tok为矮的圆台。据说原是国王的“御宴”。进食的人必须脱去鞋子,盘膝席地围坐。晚餐有8道菜,以咖喱和酸辣味为主,是典型的泰北风味。进餐时有民间舞蹈和音乐助兴,气氛愉快。

7.乘热气球俯瞰清晨的清迈  在高空俯瞰清迈是一项即新鲜又刺激的项目,一般在日出前1小时升空,可以在半空欣赏完美的日出。更可欣赏清迈美丽宽广的平原河谷和一幅幅的乡村稻田风光。

8.平河观光游  清迈的平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是乡间山野,河岸是青青小草和吊脚小屋,有很多日间和夜间的河上观光团队游可以探索这一水道。

为什么有“元宵节”?

需要带以下东西:

身份证:买车票,住宿,都需要用到的;

根据天气预报选择服装,如有游泳项目可备好泳衣等;

带一点常用内外科药,如治疗肠胃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及创可贴、棉花、酒精等;

带少许水果或点心、瓶装饮料水(减少旅途中高价购买开支);

夏天的桂林,紫外线也强,记得带太阳帽、雨伞、防晒霜;

出于环保,酒店一般不提供拖鞋、牙刷、牙膏、毛巾等,请自带。

桂林景点推荐:

1.漓江:

桂林美最美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2.阳朔西街:

阳朔西街位于广西阳朔县城中心,全长517米,宽8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荟萃各种旅游纪念品、小吃于街市。其充满了异国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风俗浓郁。

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西街至今仍是小家碧玉型的南方村镇建筑规模,但却显现着国际情调的人文景观。

3.乐满地休闲世界:

乐满地主题乐园占地90公顷,是乐满地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且在2002年度通过了ISO9001质量认证及ISO14001环境认证,同时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园区共有五大主题区:欢乐中国城,美国西部区,梦幻世界区,海盗村,南太平洋区及森林游乐区。园区里所有的服装,餐饮,景观,表演及游乐设施,都与各区的主题有关。

4.桂林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

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国家首批4A级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2、23、16、57、58、88路公交车可到达。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1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话灯联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

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牶“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牶“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牶“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牶“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传说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牶“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遂赐他为状元。

传说,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致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了一谜联,让大家猜一猜。随同的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赏灯诗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牶“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牶“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牶“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牶“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牶“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食 俗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食俗也令人十分神往。油锤元宵节的食品出现于唐宋时的有油锤,宋代《岁时杂记》中说:“上元节食焦锤最盛且久。”说明油锤为宋代的汴中(今河南开封)元宵节的节日食品。油锤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据宋代的《太平广记》记载:油热后从银盒中取出锤子馅。用物在和好的软面中团之。将团得锤子放到锅中煮熟。用银策捞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将油锤子投入油锅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来“其味脆美,不可言状”。原来唐宋时的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此记载可作今日研制“仿唐菜”时参考。油锤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属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等,真可谓唐宋食风今犹在。

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那么,这类似米粉为料的“圆子”为什么能成为上元的应节食品呢?原来,元宵节必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至明代,元宵作为上元节的食品在北京已很常见。其制法是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东南所称汤圆也。清代时,御膳房所制的宫廷风味“八宝元宵”。早在康熙年间即为朝野所传闻。名剧《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对八宝元宵曾有这样的诗句牶“紫云茶社斟甘露,八宝元宵效内做。”元宵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地区有别,风味各异,丰富多彩的特点。面灯也叫由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斗(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间陕西《锥南县志》载牶“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牶“正月十五日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面条为元宵灯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民谚。这一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糟羹浙江台州一带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来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甜枣、桂圆等做成。

此外,浙江浦江一带吃馒头、麦饼。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舞 狮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