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西西比河注入什么湾
2.美国的田纳西河
3.美国面临"炸弹气旋"袭击有多恐怖?
4.美国大平原的气候特征
密西西比河注入什么湾
密西西比河注入的是墨西哥湾。
墨西哥湾是北美洲的一片海湾,位于墨西哥和美国之间,被美国、古巴和墨西哥三国所环绕。它是北美洲最大的湾,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之一。整个墨西哥湾的面积约1,550,000平方公里,最深处可达4,384米。墨西哥湾的海水温度较高,其中最暖的是夏季,可以达到30摄氏度以上。
墨西哥湾在地理、气候和生物等方面都非常丰富多样。湾中有许多种海洋生物栖息,包括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贝类,虾等海洋生物。同时,墨西哥湾地区也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地点。
由于许多原因,包括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墨西哥湾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考虑到墨西哥湾和流入其中的密西西比河四季不断地进行水位变化和大量水源的注入,许多环境卫生和自然保护组织已经开始提出保护墨西哥湾的呼声,并制定相关计划和政策,以保护该湾区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物种。
密西西比河流气候变化
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区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数据,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夏季气温升高了约1.5到3摄氏度,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极端天气情况,如干旱、洪水、风暴等。
在过去十年间,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区的降水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导致了令人担忧的恶劣天气条件,包括干旱等。而在一些年份中,降雨总量可能会超过正常平均值,导致洪水发生。
气候变化已经对密西西比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造成了农业产量的下降和食品价格的上涨;洪水导致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并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天气灾害也导致了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恶化。
美国的田纳西河
北美洲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的地形结构,对于大陆气候的分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影响最显著的是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它由三重山脉和一系列山间高原、盆地组成,不仅高度相当大,宽度也很大,沿海又缺乏深入大陆的海湾。因此,科迪勒拉山系一方面成为极地太平洋气团向东侵入的重要障碍,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仅局限于北纬40°以北的西岸,处于背风位置的山间高原和山间盆地成为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另一方面,极地加拿大气团和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也不能西侵,因而只能活动于大陆的中、东部。科迪勒拉山系的东带落基山也是大陆东、西部之间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它不仅导致东、西部的降水量大不一样,对气温也有一定影响。一般说来,落基山以西,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山坡外,年降水量均在500毫米以下,冬季降水占优势,夏季少雨或干旱,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落基山以东除高纬度的北部地带以及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部分地区以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夏季降水比率增高。斯波坎和蒙特利尔的气候资料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然,造成这种差异同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也有关系。
落基山以东为中部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坦荡,无东西向山脉阻隔,向南北开敞,并有哈得孙湾、五大湖、密西西比水系、墨西哥湾等水域相互贯通。这样的地形条件有利于南北秉性不同的气团畅行无阻。冬季,干冷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可径直南下,造成寒潮天气,使当地气温骤降;夏季,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的温湿气团可自由北上,直达哈得孙湾沿岸,带来闷热多雨天气。中部平原成为南北冷暖气团交绥、争逐的场所,气旋活动频繁,冬季尤为活跃。因此,中部平原天气多变,是北美洲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的地区。
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高度和宽度都不大,山脉的连续性也较差,并不构成气候上的显著界线,但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仍有很大影响。例如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北坡,冬季面迎经过五大湖地区并略有变性的极地加拿大气团,往往形成大雪;山地南部因高度较大,对热带墨西哥湾、大西洋气团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成为北美洲多雨区之一。
253.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为什么北美洲东岸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就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风。所谓显著改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目前比较流行的意见是:(1)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变移至少有120°;(2)一月与七月盛行风向的乎均频率超过40%;(3)至少在一月与七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速超过3米/秒。这种随季节而改变的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随着风向的转变,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也跟着发生变化。例如西伯利亚的北冰洋沿岸,冬夏风向相反,有季风现象,但因北美洲冬夏气候差异不如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显著,故不列入季风气候类型。
北美大陆的气压配置图式与亚欧大陆相似,具有四个活动中心,即:两个副极地低压中心—北大西洋冰岛低压和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两个副热带高压中心—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和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另外,在大陆内部也有一个冬高夏低、冬夏交替的气压活动中心。上述四大气压活动中心的强度和中心位置也因季节而变动。
在北美大陆,由于冬夏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亚洲显著,高、低压的强度相对较弱。冬季时,两个大洋的副极地低压势力增加,两个大洋副热带高压中心南移,强度减弱,大陆上则为高压笼罩,其中心位于西北部一带,它与两个大洋副热带高压连为一体,其北缘呈舌状向北部伸展,隔断了阿留申低压与冰岛气压系统。但是北美大陆高压远不如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大,且常受气旋活动干扰,实际上是低压与高压在不断交替着,天气不稳定。上述气压配置图式,决定了冬季北美大陆各地的风向。在太平洋岸主要吹海风,其中北纬40°以北多西南风,北纬40°以南为西风和西北风,到北纬30°以南转为东北风;整个大陆,冬季基本上吹陆风,所以大西洋沿岸盛行西风和西北风,皆离岸风。大陆东南部(密西西比河下游以东)另有一个局部高压,故在阿巴拉契亚山、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之间,有时吹南风和西南风;墨西哥湾沿岸吹偏北风;佛罗里达半岛南部处于信风带,盛行东北风。夏季时,大陆增热,在西南部形成大陆低压中心,副热带高压破裂,其中心位置向北部扩张,势力增强。这时亚速尔高压中心移到北纬35°附近,其控制范围可伸展到大陆东南部;夏威夷高压远在北纬40°,它控制着整个西岸的天气。而冰岛和阿留申低压向北退缩,势力减弱。在这样高低气压布局之下,风向分布大致与冬季相反。在太平洋沿岸,北纬50°以北吹西南风,北纬50°~40°之间由西风转为西北风,北纬40°以南转为北风和东北风;整个大陆以吹海风为主,大西洋与墨西哥湾沿岸盛行东南风,大平原吹南风。
北美东部冬夏季风向虽也随季节而更替,但远不如东亚显著和稳定。其原因一是北美大陆面积小于亚洲,而更重要的是缺横跨大陆东西的地形障壁把从北方来的寒冷干燥的空气与来自墨西哥湾的潮湿空气分开,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就遭破坏。
254.洋流对北美洲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影响北美洲的海流,在太平洋有阿拉斯加暖流、加里福尼亚寒流;在大西洋有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在太平洋,日本暖流(黑潮)到达北纬35°附近之后,东流至东经160°附近,在西风的作用下继续东流名为北太平洋暖流,到了北美西岸哥伦比亚河口附近分为两支:北支依反时针方向流动,名为阿拉斯加暖流,南支称加里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它把大量的热量带到高纬度海区,使北纬40°以北处于西风带的太平洋沿岸,深受其温湿的影响,但这股海流在强度和影响范围上,远不及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的影响。这是因为:黑潮弱于墨西哥湾暖流。另外,北美大陆西部山地逼近海岸,阿拉斯加向西伸出,迫使阿拉斯加暖流转向西流。而欧洲大陆西部,地形平坦,海岸曲折,且大西洋与北冰洋畅通,使北大西洋暖流得径直北流,从而扩大了其影响范围。加里福尼亚寒流主要影响北纬40°以南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气候,它使该地区气温、尤其是夏温下降,并且多雾。估计每年每平方厘米丧失60千卡热量,约相当于所获取的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同时也使该地区降水减少。
在大西洋方面,拉布拉多寒流携带北冰洋冰块自巴芬湾向南流动,表层水温小于10℃,使拉布拉多半岛沿海地区夏季很凉爽。墨西哥湾暖流也称“湾流”,是世界上最强劲的一支暖流,其表水温度在26℃以上,流量8,200万立方米/秒,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河流流量的60倍。但是这股暖流与北美大陆海岸之间,经常隔有一条较冷的水带,冬季湾流与沿岸水温之差,在哈特拉斯角附近为8℃,在纽约与波士顿一带水温差竟达12°~15℃,加之冬季北美东岸风向为离岸风,所以更难受到暖流之惠;夏季,由于沿岸海水温度增高,与湾流水温之差就不大明显了,这时东南风越经湾流登陆,气团更趋湿热和不稳定,对北美大陆东部气候有重要影响。墨西哥湾暖流至纽芬兰岛外侧与拉布拉多寒流相遇,使寒流所携冰块溶化,并提供了气旋活动和成雾条件。墨西哥湾暖流由此偏向东北,流向欧洲西北海域。
255.北美洲的气候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这里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
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有:
一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北美洲面积纬向延伸比较广,但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同时,地形结构以三大南北纵列带为特征,西部山地、东部高地,特别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纵贯南北,形成了海洋气团运行的重要障碍。因此,北美洲的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和亚寒带气候类型,特别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这里大陆性气候的总特点是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夏季暖热,七月是最热月;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适中,以夏雨为主。但与具有大陆性强烈的亚洲相比,该洲温带大陆性气候远不如亚洲那样极端,气温的年较差没有亚洲同纬度地区那么大,夏雨的集中程度和冬季的干旱程度也均不如亚洲。
二是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北美洲的气候类型较多,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型,这在各大洲中也是比较突出的。但北美洲又有自己的特点,如极地冰原气候的分布比亚洲广;亚洲缺少西海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北美洲东岸又不具备亚洲东岸那样典型的季风气候,而是由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所代替;另外,本洲无赤道雨林气候及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而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类型的分布也不及亚洲广泛。
三是气候类型结构独特。北美洲所拥有的各种气候类型在分布和排列上也有其特点。首先,大陆北部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三种类型的分布,都是南北排列的,其中除极地冰原气候外,又作东西延伸,这与亚欧大陆北部的情况基本上相似,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结构的特点。自此以南,气候类型的分布、排列图式出现了东、西部的对比:大致在西经100°以东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一般说来,它们也是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基本上体现了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在西经100°以西,包括大平原和科迪勒拉山间地区,因深居内陆,自东向西干旱性增强,气候类型作东西排列、南北延伸,表现出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在大陆西岸,气候类型的排列顺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它们虽是自北向南有规律地更替,但又都作南北延伸,因此,这是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结构特点的综合体现。
256.北美洲冬、夏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一月等温线的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1)等温线均向南弯曲。西北部等温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太平洋沿岸一带,几乎与海岸平行,这与处于西风带和沿海有暖流经过有关;趋向内陆,寒冷程度加强,等温线向东南走,至密西西比河流域,等温线乃折向东去;再往东等温线又转向东北,与海岸斜交,这反映了冬季大西洋对北美大陆气候的影响显著弱于太平洋。(2)等温线分布较密。一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低达-44℃,而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则为20℃,说明冬季气温梯度较陡,南北温差达64℃。
夏季,大陆普遍增温,即使在高纬地区,由于日照时间长,气温也显著高于冬季。反映在七月等温线分布上,具有如下特点:(1)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夏季气温梯度不及冬季大,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格陵兰岛中部,约-12℃,最高出现在西南部沙漠区,约32℃,南北温差为44℃左右。(2)等温线显著向西北弯曲。在太平洋沿岸一带,等温线与海岸平行成南北向,但往东进入山间高原、盆地区,等温线便形成向北突出的弧形,这说明夏季太平洋沿岸气温南北相差不大。例如,加里福尼亚沿海因有寒流影响,多云雾,日照不强,其气温几乎与加拿大沿海相同。同时也说明太平洋沿岸气温比同纬度的山间高原、盆地区低得多,后者因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日照充分,受热强烈。(3)落基山以东,等温线大致呈东南向,在哈得孙湾和五大湖一带微向南弯曲,这是受水域调节之故。由此向东至近海一带,等温线又微向北突出,这说明夏季大西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在拉布拉多、纽芬兰一带由于寒流经过,多云雾,气温低于同纬度内陆,但又高于太平洋沿岸。
257.北美洲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
北美大陆年降水量分布大致以落基山为界,东西部有很大差异。落基山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500毫米以下,但在北纬40℃以北的太平洋沿岸是一多雨带,其中北纬50°以北的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沿岸,由于濒临暖流,常年面临西风,气旋活跃,加之沿海山脉的抬升作用,形成北美降水最丰沛的地带,年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以上。如鲁珀特港年降水量为2,399毫米,而雅库塔特即达3,264毫米。整个太平洋沿岸年降水量的分布,表现出从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如奥林匹亚为1,288毫米,旧金山就减至510毫米,到了圣迭戈只有250毫米了。从此向南,降水量又复增加。
落基山以东,年降水量总的分布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渐增。除紧靠落基山的大平原地带以及北冰洋沿岸、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等地外,一般均在500毫米以上,其中中部平原为500~1,000毫米。阿巴拉契亚山以东、美国东南部地区,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258.北美洲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与亚洲同类型气候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北美洲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和亚洲同类型一样,都分布在极地长寒气候区以南,其北界与七月10℃等温线相当;南界大致在北纬50°线,但在亚洲,此界线的东段略微靠北,由外兴安岭至鄂霍次克海岸一线为界。都是横贯大陆东西,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区,尤以亚洲此类型的面积最大,约有7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气候类型区。
北美洲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1)冬季寒冷,一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下;夏季温和,七月平均气温约16°~18℃,与其它同纬地区相似,因此气温年较差很大,但大陆性的程度不如亚洲同类型气候极端。(2)具有湿润的特点。本区年降水量西部和北部在250~500毫米之间,东部可达500~1,000毫米。其空间分布形势恰与亚洲同类型的相反,亚洲是西部较多,约有300~600毫米,往东减至300~400毫米,到了东北部最少,只有200~300毫米。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以夏雨为主,但集中程度不如亚洲同类型气候。因而在柯本气候图上,北美洲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属f型,而亚洲属w型。由于蒸发弱,相对湿度很大,这是两洲所共有的特点。
259.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同亚洲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若与相应的亚洲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既有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的基本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温和湿润,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如同纬度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显著。亚洲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干燥,严寒期及严寒程度均超过北美洲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如哈尔滨,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者,达5个月之久,其中一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蒙特利尔要低10℃左右,七月平均气温前者又比后者高2℃左右。哈尔滨的降水量比蒙特利尔少,季节分配更加集中于夏季,6~8月降水占全年的67%,而10~3月的冬半年里降水仅占12%;蒙特利尔的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北美大陆东南部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东亚相应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同属亚热带东岸型气候,都具有冬季温暖的特点,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但若遇强大寒潮南侵时,气温也可降到冰点以下,常给美国佛罗里达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南部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冻害。在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绝对最低温度也能降到-10°~-20℃以下,汉口在1977年1月30日由于受南下冷空气侵袭,曾出现-18℃的最低值。亚洲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世界其它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季的低温显得比较突出,这也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之一。夏季暖热,七月平均气温为24°~28℃。在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别在华中地区,夏季普遍高温,七月平均气温也都在28℃左右,有些地区甚至超过29℃。
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以夏雨为主,季节分配比较均匀,这也是北美和东亚亚热带气候的共同特征。两地冬季都因多气旋活动,云雨较多。此外,在北美亚热带湿润气候的西部夏季多龙卷风,东南沿海夏秋之际常受飓风侵袭产生暴雨;而东亚的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夏之交的梅雨和夏秋的合风也是特殊而重要的天气现象。
260.北美洲的地中海式气候具有什么突出特点?
地中海式气候是属于亚热带纬度大陆西岸型气候,具有冬雨夏干,冬季温和夏季沿海凉爽、内陆炎热干燥的特征。
北美洲的地中海式气候区由于受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隔,仅分布于北纬30°~40°的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这里冬季在西风带控制下,气旋活跃,冬雨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夏季由于处在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缘,受东北信风控制,天气干燥而稳定,夏雨的比率尚不到3%,愈向南夏季愈干。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自北向南递减。由于受加里福尼亚寒流的影响,使沿海地带夏季气温不高,七月平均气温为16°~20℃,属凉夏型;一月为8°~12℃,因而年较差很小。但越过海岸山脉以东,进入加里福尼亚谷地,由于受不到寒流的影响,谷地中各城市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在22℃以上,日最高温度平均在30°~35℃,美国西部的萨克拉门托1931年日最高温度在32℃以上者在七月达27天,八月也有16天,其绝对最高温度达到45.6℃。萨克拉门托西距太平洋不远,但最热月(7月)的平均气温比圣弗兰西斯科要高出7℃左右,因而气温年较差要比凉夏型大一些。南欧由于地中海的存在,使其地中海式气候比北美洲的特征更鲜明、分布的范围更加广阔。
美国面临"炸弹气旋"袭击有多恐怖?
被称为“杀手”的寒流已在全美各地造成至少12人死亡,多地学校停课关门。美国国家气象局称,美国本周还面临一场“炸弹气旋”等级的暴风雪袭击,或为部分地区带来酷寒。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国家气象局已发布涵盖广大地区的寒风效应和结冰警告,从南得州向北延伸至加拿大,以及从蒙大拿向东至缅因州。这波北极低温已在各地造成“冰害”,包括爱阿华州的水塔结冰、纽约渡轮停驶、许多交通因冰雪受阻,以及发生多起民众误闯或跌入结冰池塘或湖泊的意外。
新的暴风雪将于3日先侵袭美国东南部,北上之前可能带来冰雨和雪。佛罗里达、乔治亚和南卡罗来纳州的多个学校已宣布将停课。南部多个州纷纷设立取暖中心,呼吁民众关照邻居,特别是老人、病患或独居者。
路透社则报道称,在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发布冬季暴风警报后,乔治亚州州长狄尔(Nathan Deal)宣布28个郡进入州紧急状态。
报道称,这场暴风雪将形成所谓的“炸弹气旋”(bomb cyclone),预测其气压减低的速度快如爆炸,且威力大增,可能是新英格兰以东海上数十年来冬季最强的暴风雪。虽然海岸地区会下雪,但最极端的天气将出现在海上。
这场暴风雪将引来北极冰寒空气的极地涡旋(polar vortex),寒风效应可使气温降至零下30度,东岸将会迎来比现在更冷的天气。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气象学教授佛塔多(Jason Furtado)说,东北部地区这个周末将迎来暴风雪,可能是冷之又冷,“这波寒流将以刺骨的严寒结束”。
在美国大部分地区正酷寒之际,热浪却席卷最北部的阿拉斯加州,首府安克拉治2日的气温竟达到破纪录的7摄氏度。
报道还称,过去一周,寒流至少造成12人死亡。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及亚拉巴马州的当局陆续开放取暖中心,在得克萨斯州,游民士2日在休斯敦各地分送毛毯和其他取暖用品。亚特兰大各医院的急诊室,因寒冷和其他与严寒有关疾病而求医的病患大增。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报道指出,估计全美逾半数人口、即约1亿8000万人受到这波冰点以下气温影响。
冬天死最多人,很多老人都是冻死的。
美国大平原的气候特征
气候属于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在冬季有寒潮时,
温度可下降很多,严重的霜冻可分布到得克萨斯。但在冬季如有称作为钦诺克(Chi-nooks)暖风时,它对农牧业却极为有利。在冬天和春天,这种风经常向东南方向吹送,融掉冰雪,提高温度,有利于牲畜的放牧。但当称作为伯利扎德(Blizzards)的冬季风袭来时,产生风暴,并伴有大雪,对牧业造成极大的灾害。夏季白天很热,但夜晚凉爽,温度变幅很大,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相比,温差超过33℃。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局部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都相当大,给农业生产的稳定带来了很大威胁。 在大平原上,主要的天气灾害类型有以下几种:1、干旱:具有某些周期性的变化;2、尘暴:由于土地干旱、疏松,加上强风及气流的剧烈扰动,尘暴现象很多;3、洪水:尤其是夏季由于暴雨影响加之平原排水困难,时有洪水发生;4、陆龙卷:每年从4月起就经常地发生,虽然是局部性的,但破坏性却极大。 平原上的河流基本上都发源于落基山,从西向东越过平原最终注入密西西比河,比较著名的河流有密苏里河、普拉特河、阿堪萨斯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