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秋风节气气候特征
3.干冷和湿冷哪个冷
4.秋天天气凉爽,俗称“秋凉”,秋季养生要如何防凉?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白露和寒露属于我国24节气中的两个节气,这两个节气时间点都是入秋之后,代表天气温度的变化。相对来说,白露是温度高一些,这时候建议是不要露胳膊腿,这样能保暖;而进入寒露之后,更多是要穿上袜子了,温暖护足,这样可以少生病。这句俗话?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提醒人们天气的变化,让人们开始注意穿着变化,从而让身体少生病。准确来说呀,进入白露时节代表牌天气转凉,自此不宜赤膊露体;到了寒露时节天气更冷,需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其实还是非常好理解的,古人也一直按照这样的习俗来添加衣物,注重保暖。
气温变化
白露是一年之中的第15个节气,这时太阳的位置转移到黄经165度,进入秋天的中秋。 古人虽然没有现在科技发达,可以精测测出天气温度变化多少,从而提醒自己添衣,但他们懂得看日出日落的时间来把握。?白露?之名的由来,古人记载道:?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这个记载可是清晰表明了,进入白露之后水土的湿气会凝结成为露水,白天可能还是会继续炎热,但到了晚上逐渐让人感觉到寒意,这时候温差也是比较大,可以加速空气的水蒸气凝结成为水珠。
相隔变化
而寒露跟白露相差有30天,也就是一个月,这时候它的温度是更低了。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这个指是,这时候的水在晚上是可以凝结成为露水的,这明显要比白露要寒冷,甚至还可以凝固成霜,此时建议人们还是不要露足了。
古时候,虽然人们没有现在使用科技的发达,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水蒸气,人们都知道,天气热的时候,如果下雨,那么是很容易形成水蒸气的,但温度降低的话,慢慢的水蒸气会减少,逐渐成为的就是露水,更低温的话,那就是霜了。
养生变化
在古代,虽然生活方式不一样,但人们也十分注重养生,如?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就是针对这两种节气,要注意的防寒保暖措施。 除了这个节气注意添衣外,进入秋季,人们还需要防燥。秋季雨水少,天气容易干燥,加上温度逐步降低,这时候外冷内热,人们是容易感冒生病的。
所以进入秋季后,人们需要防燥,多注意肺部疾病,多吃有益肺部的食物,比如白色食物就对肺部很好,如山药呀,百合,银耳、胡萝卜等这些,多喝汤,多吃粥,对人身体大有好处。
秋风节气气候特征
秋风节气的气候特征为: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
1、气温逐渐下降:秋风节气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间缩短,夜晚时间增长,导致气温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保暖。
2、天气多变:秋风节气正处于季节转换的时期,天气变化比较频繁。有时候会出现秋雨绵绵的天气,有时候则会出现晴朗干燥的天气。因此,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衣物和出行计划。
3、昼夜温差大:在秋风节气期间,昼夜温差较大。白天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气温较高;而夜晚由于地表散热的作用,气温较低。这种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需要注意预防感冒等疾病。
4、气候干燥:秋风节气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降低,气候变得比较干燥。这种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需要注意保湿和补水。
这些特点需要我们注意调整衣物、出行计划和生活方式,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秋风节气的由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天文因素:秋风节气是根据天文因素来确定的。每年9月22日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即为秋风节气。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缩短,夜晚时间增长,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导致气温逐渐下降。
2、气候特点:秋风节气的名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在古代,人们将一年四季分为寒、暖、温、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六个节气。秋风节气是凉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秋季已经过了一半,气候也逐渐由热转凉。
3、物候现象:秋风节气的到来也与一些物候现象相关。此时,一些植物和动物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例如,一些树木开始落叶,一些动物开始储存食物或寻找温暖的住所。
4、农业生产:秋风节气的到来也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此时,一些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收获,而一些秋季作物也开始进入生长的关键期。农民们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秋风节气的由来是基于天文因素、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这一节气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季节变化的适应和调整。
干冷和湿冷哪个冷
湿冷更冷。
人体感受冷是因为会散热,散得多就冷了。北方干燥,多穿一些就不冷了。南方潮湿,即便穿了厚外套,也可能会存在蒸发、吸热的情况,所以南方的湿冷是从内到外的。
我们常说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温度,并不代表人体对周围环境的冷暖感知。体感温度,除气温外,还要考虑很多因素,风力和相对湿度就是其中两个重要的因素。
在冬季,南方空气湿度达到70%以上较为常见,而北方持续7-9级大风却不那么容易,所以在同等气温条件下,南方更容易让人“喊冷”。但是同一季节,北方的实际气温往往比南方低很多,北方的冷也是深入骨髓的,亦不可忽视。
物理攻击和魔法攻击:
专家提醒,无论干冷、湿冷都是冷,大家都需要防寒保暖,北方天气干燥、大风多,保暖注意防风;南方湿冷,加上没有集中供暖设施,小伙伴可通过电暖器、电褥子、空调、暖宝宝等外在热源进行保暖御寒。
我国多地气温创近年来温度新低,不少小伙伴喊话“北方的干冷是物理攻击,南方的湿冷是魔法攻击。”也有人调侃“我是来自北方的一匹狼,在南方被冻成了狗。”
南方网友发出“干冷能忍,湿冷是透心冷”的感慨;而不少北方小伙伴认为北方冷风一吹能穿透身体,寒风刺骨的感觉绝对超过南方湿冷。
秋天天气凉爽,俗称“秋凉”,秋季养生要如何防凉?
秋分时节已过,冬天已经进入,早晚温差大,气温降低很大,一场秋雨一场寒。在这个时节,各种常见的疾病就会出现,例如感冒、鼻炎、哮喘、肺炎等,严重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更是让人害怕,因此秋季养生,爱护好自己的身体尤为重要。户外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秋季干燥的空气会降低气管、喉咙、肺等呼吸道的弹性,容易产生小裂纹,降低睫状体的活动性,降低排出异物的功能;呼吸血流量减少,从而降低吸气功能。秋季易患急性胰腺炎、风湿湿热、哮喘、慢性肾炎和感冒等疾病。秋燥之气易伤肺。秋天的饮食要清淡,少吃油炸的东西,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多吃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干热产品,如洋葱、姜、大蒜、胡椒和白酒,以及油炸和油腻的东西。这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在这个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这是秋季保健中最活跃的方法。秋天,你应该早睡早起。积极参加健身运动。可以选择攀岩、慢跑、快走、冷水浴等运动项目。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防止寒冷和干燥。
在肺和大肠的表面和内部,由于秋季干燥,很容易减缓大肠的蠕动,形成季节性便秘。眼睛正下方的口腔区域是大肠经络的交界处。只要定期刺激眼眶下方或颧骨周围的右侧,肠道功能就能恢复正常。合上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有节奏地拍打腹部。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最有效的时间。秋天轻敲几分钟就可以立即产生方便。排便将增强肺部功能,显著改善整个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