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春平的相关事件
2.闽侯双龙村夏天热不热呀
福清的气候特点
福清县南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气候带,季风气候显著。全年受空中鸟瞰福清江阴港
西风带及副热带环流交互影响,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因三面临海,海洋性气候尤为突出。夏长而无酷署,较内陆凉爽;冬短且少严寒,又暖于内陆。
福清年雨量充沛,雨季、干季分明,各季气候均有明显特征。每年3~6月降雨频繁。春雨季(3~4月)天气多变化,时有春寒出现;梅雨季(5~6月)阴雨连绵,升温缓慢,湿度大。梅雨后期暖湿空气势力不断增强,多雷阵雨 天气,大雨、暴雨常出现在梅雨高峰期。盛夏热带风暴(俗称台风)、雷阵雨季(7~9月)以晴热天气为主,常出现夏旱,也时有雷阵雨,往往连续三天出现在午后到上半夜,俗称三晡雨。影响福清的台风大部分出现在这一季节,台风带来的大风、暴雨常造成灾害。但台风降水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乃至解除夏秋旱情,少台风年经常旱情严重。10~12月中旬初为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多晴天,湿度小,气温高于春季,冷暖宜人,但少雨多旱。12月中旬末至次年2月为冬季风全盛时期,冷空气频繁南下侵袭,强冷空气影响时沿海一般有大风,并时常伴有短时降水。但因来自北方大陆的冷气团所含水汽较少,所以雨量不多。冷锋过境后,受冷高压 控制,天气一般晴冷。从10月到次年2月是少雨季节。
福清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福州南翼,地理坐标为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之间。北与长乐区 、闽侯县、永泰县交界,西与莆田市毗邻,东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南濒兴化湾与莆田市南日岛遥对。陆域面积15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91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福清枕山面海,由陆地、半岛和岛屿组成,西北多山,峰峦叠翠,以齐云山脉为最高峰,海拔1000.3米。
气候特征
福清南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1?C。雨季、干季分明。降水集中在3月?9月,雨量较充沛,10月至次年2月为少雨季节。7月?9月多有热带气旋(台风)影响。
水文
福清市河流少,大部分源于西北,多属独立入海水系,流程短。 主要河流有龙江、渔溪、大坝溪、关溪、太城溪、虎溪、大北溪、泾江、一都溪、三叉河等10条河流,总长约195公里。
福清的景点东关寨
东关寨位于一都镇东山村。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系何氏家族为防御盗匪而联合筹资兴建的',是
福清市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古城堡式的建筑物,与闽西的土楼有异曲同工之处。东关寨为土木结构,墙体下半部分为花岗岩垒砌,上半部为土筑,厚约两米,分上下两层,共99间,总长76米,宽55米,呈中轴线对称布局,3座并排,中厅面阔5间,进深1间,内有跑马道(又称环寨唢廊)。全寨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对研究清代建筑艺术风格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文物价值。从乾隆元年至今二百多年间,何氏子孙在这里繁衍至第13代,人口最多时达300多人,目前尚居十几人。2001年,东关寨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少林寺
据史料记载南少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战乱。福清南少林遗址座落于福清市东张镇泗州村戴云山脉下,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从寺址地形上看,寺院建筑为依山起势的阶梯式,前后进深180米,主座及两厢附廊宽达68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寺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特制的瓦筒供水设施,其四周还筑有防火墙,墙外还有附属建筑物,是一座高规格的大型禅宗寺院。1993年,福清市文史工作者经过多方查证,确认南少林寺的遗址。同年6月,国家、省、福州市考古专家在东张镇少林村找到了南少林寺院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1994年,福清市在原少林寺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2005年,南少林寺遗址列入福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竹山
石竹山位于福清城区西郊,是福建省首批?十大旅游景区?,因?石奇、竹秀?而得名,是国家4A级旅游区。全山面积13.31平方公里,海拔534米,山上有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景点。石竹山的宗教文化起于汉唐的道文化,至宋代再融入禅文化,到明清时代,又融入了儒家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以道为主,兼容释、儒?的文化景观。石竹山的道教文化有许多奇绝之处,主要有?一梦(祈梦)、一签(抽签)、一春(接春)、一愿(许愿)、一生辰(元辰保护神)?。
石竹山是?梦文化的发祥地和传承地?,享有?中华梦乡?石竹仙山?的美誉。叶向高、陈宝琛、萨镇冰、马铎、李光地等历史名人都在石竹山祈过梦,并留下动人传说。2008年至2014年,先后举办了四届规模宏大的?中华梦乡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节。2012年,石竹山与台湾阿里山结成姐妹山。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黄春平的相关事件
全县山脉多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群山连绵,山峦重叠,气势雄伟,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和西南部。北部山地属鹫峰山东伸支脉,由闽清、古田入境,蜿蜒廷坪、大湖,然后折向西南,直抵洋里、白沙等乡镇,海拔高度大部分在800米以上。总面积2136平方公里 。
最高有大湖乡的牛姆山主峰(山东梯岭)为境内最高峰,海拔达1403.7米;大湖乡岭头村的石洋山,海拔高达1384.9米;廷坪乡后溪村的狮头蒂,海拔高达1337.7米;大湖乡马岚山海拔高1039.6米,是后井村最高峰。西南部山地属戴云山北延山麓,自德化、永泰入境,分别绵延于鸿尾、竹岐、上街、南屿、南通、尚干、祥谦、青口等地,在西南部与永泰接壤,形似一堵与永泰相隔的天然屏障。鸿尾乡境内著名的山峰大帽山海拔1237.7米。
全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4座,海拔在800~1000米的山峰有59座,海拔在500~800米的山峰有101座,海拔在千米以下的低山有160座,其中旗山属于戴云山脉延伸,高达654米,坐落于县境的南部,位于南屿、上街两镇之间,是福建省名山之一,曾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之誉。帽山位于南通镇古城村,高达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风光秀丽。 主要山脉旗山:位于闽江南岸,又名翠旗山,脉延闽侯县南屿、上街两乡镇,山势逶迤,似翠旗招展,故名。与鼓山东西对峙,有“右旗左鼓,全闽二绝”的佳誉。山势延袤数里,山峰海拔高达775米。 马岚山: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后井村,为全村最高峰,海拔1039.6米。马岚山景区方圆20多平方公里,山峰景秀,风光旖旎,夏无酷暑,是个天然的避暑胜地。知名的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六公殿就位于山顶。山上多亭庙,杜鹃花开季节更是漫山红遍,美不胜收。由于马岚山是境内较高山峰,故可一览众山小。 五虎山:又称方山,位于闽侯县尚干镇,距福州35公里,脉延永泰、福清、长乐三县市,横隔祥谦、南通两乡,是古时闽县和侯官县的天然界线。5个主峰巍然耸立,势如五虎雄踞。凭眺福州,与双门前(今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附近)三狮对峙,俗称“三狮朝五虎”。由福州市东望,端方如几,故又名“方山”。 雪峰山:位于闽侯县大湖乡雪峰村,海拔800米。传说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到山上朝圣,得知“山顶暑日,犹有积雪”,便把山名为雪峰山。雪峰山与鼓山、旗山合称全闽三绝,有琼瑶第一峰之誉。南麓崇圣寺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比涌泉寺早30多年,为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日本的安福寺、新加坡的法华寺、马来西亚的小筑等4个禅寺,都曾是雪峰寺的廨院。寺南枯木庵树腹碑,为国内金石史上的奇迹。 石牛山:位于闽侯县大湖乡梧桐里,因山上有一巨石似牛而得名。主峰海拔1116米,面积2.5平方公里,有景点70余处。海拔在千米以下的160座低山,其中旗山属于戴云山脉延伸,高达654米,坐落于县境南部的南屿、上街两镇之间。席帽山位于南通镇古城村,高达814米,山下的十八重溪,风光秀丽,是福建省旅游胜地。 资料来源: 气温:闽侯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闽侯县境内年平均气温14.8℃~19.5℃。一年中,以7~8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3.6℃~29.3℃;12月至翌年2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6℃~10.5℃。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3.6℃,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4℃。极端最高气温达38℃~40.6℃,极端最低气温-4℃。一年四季,大致划分为3~6月为春季,7~9月夏季,10~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6℃~10.5℃,2月后气温逐渐回升,上升幅度以4月为最大,达5℃左右,至7月气温上升到最高值,月平均在23.6℃~29.2℃,8月后气温逐渐下降,10~11月降温最为剧烈,平均达4.5℃,至翌年1月气温降至最低值。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小,年际较差为1℃左右,年较差11.5℃~19.5℃,日较差6.5℃~7.8℃。
降水:境内年降水量1200~210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73.9毫米。其中上街镇土溪雨量站年均降雨量为2152.6毫米,南屿镇葛岐雨量站年均降雨量为1258.9毫米。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北部和西南部中山地区,海拔900~1200米,形成一个多雨层,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2000毫米;中部丘陵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1700毫米;闽江沿岸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上街、大湖为全县两个降水中心。上街极端最大年降水量曾达到2850毫米(1961年土溪站);大湖的雪峰站平均降水量为1954毫米。南屿、祥谦是本县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32毫米。 全县年平均雨日150天,占全年日数41.8%,晴天42天,占11.5%。一年中,降水量多集中在3~6月份,尤以5~6月为多。根据降水变化特征和成因,全年可分为4个降水季节: 降水季节降水季节 时间 降雨量 降雨特点 春雨季 2~4月 降水量约290~420毫米,占全年的22% 雨日多,雨量少,出现阴雨低温,降水强度弱 梅雨季 5~6月 降雨量在400~58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的30%,6月份为全年降水高峰期,约210~310毫米,占全年的16%。 雨时长,范围广,雨量多,强度大,常出现大雨到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台风、雷雨季 7~9月 雨量分布不均,降水量在500.6毫米左右,约占全年的36% 降水年际变幅大,受台风影响,时常出现暴雨,炎热天气常出现午后雷阵雨。多雨年份易发生洪涝灾害,少雨年份易出现干旱。 少雨季 10月至翌年1月 降水量在140~330毫米,占全年12% 降水量小,晴好天气多,经常是干冷天气 资料来源: 湿度:境内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9.7毫巴,平原地区在18~20毫巴之间,山区在16~17毫巴左右,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极端最大绝对湿度40.7毫巴(1967年7月19日),极端最低绝对湿度20毫巴(1963年1月27日)。一年中绝对湿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气温相同,1月最小,月平均值在9.7毫巴;7月最大,月平均值31.4毫巴。日变化情况是:凌晨(4~6时)绝对湿度最小,最大值出现在13~14时。
相对湿度分布,平原地区年平均在75%~80%之间,高山地区在81%~85%之间。分布趋势与气温相反,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一年中最大的月平均值出现在阴雨连绵空气湿润的5、6月份,其值高达84%~86%,最小值出现在1月为75%。日极端最小相对湿度仅为11%(1963年1月25日)。
日照时数: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9小时,日平均5.1小时。一年中夏季日照时数最多,冬季最少;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达281小时,2月份仅98.7小时。境内的太阳总辐射为107.3千卡/厘米·年,闽江两岸为109.7千卡/厘米·年,北部高海拔地区为103.7千卡/厘米·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日照的年际变幅度较大,1963年最多,达2524.6小时;1954年最少,仅1179.4小时。
闽侯双龙村夏天热不热呀
山村里走出火箭专家
1938年,黄春平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小农村里,家境贫寒。直到解放以后,新中国给黄春平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1964年,黄春平来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技术员到副院长,又担任了总指挥。在他的记忆里,航天是一项大喜大悲的事业,火箭发射的成功与失败都令他不能忘怀。
1997年6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火箭发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当日,火箭燃料已经加注完毕,只待一声令下直冲云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发射场上空突然浓云密布,电闪雷鸣。这种天气是火箭发射的大忌,担任长征三号火箭总指挥的黄春平与总设计师范士合一致认为,此种天气不宜继续实施发射。
原定的发射计划就这样被不期而至的雷电给搁浅了。而火箭上已经加注的液氢液氧燃料此时却变成了极其危险的爆炸物,一旦泄漏,必然箭毁人亡,因此必须尽出液氢液氧。这种活,他们以前从未干过。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硬仗打响了!在总指挥黄春平的组织领导下,20多人冲到了最前沿。
此时,泄出后液氢液氧贮箱的防热层已经起了细密的小气泡,一旦这些气泡变大,防热层就会失去原有的作用,导致再发射的失败。二十几名队员分成了两组,在火箭塔架上分两层排好,每个人用针把气泡一个一个地扎破,并迅速涂上防潮漆,之后再用木槌敲打检查。用两天半的时间解决了问题。
钢筋铁骨的火箭,也敏感娇气得很,冷了热了都不行。黄春平作为总指挥,要关心火箭的“冷暖”,更要考虑影响火箭质量的方方面面,确保万无一失。火箭淋雨受潮了,黄春平组织人用吹风机吹;火箭一级喜欢冷,就敷上大量的冰块。为了保证火箭的平安,黄总把土洋办法都用上了。
五天之后,在晴空万里的发射场上重新发射,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二号卫星送上太空,为当年香港回归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举重若轻但凭心血
黄春平在火箭研制道路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他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了火箭研制的每一个环节中。
作为总指挥的黄春平每天面临的不仅有技术问题,还要协调解决各种工作、生活问题,给人的感觉更像一位和蔼的大伯。身为火箭总指挥,黄春平深知,火箭研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设计、生产和试验者,他尊重、爱护他们。在试验现场,如果试验员遇到技术问题“堵”住时,在既保进度,又保质量的前提下,黄春平会设身处地帮助对方解决困难。
黄总常说,作为火箭总指挥,每临大战不能乱了方寸,否则队伍也会受到影响。每遇重大发射试验,他都很会自我调节。因此,到了发射前,他比较踏实。
为保证载人航天运载火箭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黄总指挥可谓绞尽了脑汁;从火箭的“细胞”—元器件抓起,紧紧把住元器件的源头,抓住工艺关,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元器件“五统一”,统一组织订货、筛选、监制、验收和失效分析。十多年为了元器件的高质量,他费尽了心机。
精微处细加斟酌
2000年12月31日,发神舟二号飞船的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可是下午3点10分,准备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被误撞了!黄春平飞奔厂房。
现场情况很严重,火箭箭体被撞了10多处,原本直立的箭身也有些倾斜了。人们流露的目光仿佛在问:“受伤的火箭还能发射吗?”
黄春平与总设计师刘竹生、副总指挥刘宇一起爬到90多米高的总装测试厂房顶层,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查看火箭。他们或跪或趴,力求找准火箭伤在何处。最后,黄总提出了具体的检查方案,并保证用4个工作日完成。研制人员立即投入战斗,火箭的关键部位——电气系统通电检查、动力系统气密检查、固体发动机探伤等全面展开。3天后,厚达50多页的分析报告摆在众人的面前,黄总保证:火箭可以发射!
2001年1月10日,火箭将神州二号飞船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中国航天新世纪第一飞。
千辛万苦只缘有梦
在“神箭”四送“神舟”时,有人说,火箭技术已经很成熟,发射成功肯定没问题。黄春平并不盲目乐观,他想火箭上的5万多元器件,只要有一个有隐患,成千上万人的劳动和心血都可能将功亏一篑。
2002年11月16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内,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神舟四号发射前火箭的单元测试工作。此时,外安系统的连续波应答机备份产品发射部分无功率数输出。
按飞船发射计划,11月18日连续波答应机要参加在发射场的对接测试,如果不能及时更换和分析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进度。
黄春平总指挥听完情况汇报后,随即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亲自与在成都的设备生产方联系,确定产品更换方案。时间紧迫,经查询,17日上午有从成都到银川的航班,黄春平果断决定让生产方派人带备份产品到银川,再由试验队派车接,接的人把故障应答机也带到银川,交给厂方。所有的工作布置完后,已经是16日16时了。
方案确定后,各系统迅速运转起来,由于这条路线从未走过,而且时间紧任务重,黄春平还决定亲自去跑一趟。
为了与时间赛跑,他们在一路狂奔后,天黑时已到达了150公里以外的额济纳旗镇。一行人简单用过晚餐,便踏上了征程。此去一路都是无人区,距下一站阿拉善盟还有560多公里,车窗外夜色苍茫,冷风凄凄。而车内各人则是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跨到银川机场。
22时汽车进入了一片山区,在茫茫戈壁驾车,很容易使人疲倦,但他们瞪大了眼睛,格外小心谨慎。困了,就抽根烟刺激刺激神经;累了,就换个班继续走。经过6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17日凌晨0时45分,他们终于安全抵达了阿拉善盟,才敢松口气、合上眼睡一会儿。
第二天,早晨7点刚过,他们就赶往银川机场与下飞机的厂方人员接上了头,在饭桌上进行仪器交换妥当后,黄总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在返回的路上,他们一边计算着路程到发射场的时间,一边安排试验准备开始测试工作,他们就着冰冷的矿泉水,嚼着从试验队带来的干粮,披星戴月赶回程。
天不作美,风雪交加,柏油路变得模糊不清,车上的5个人把5双眼睛瞪得大大的,使劲地辨清道路,驾车在风雪中艰难地前行。在17日20时40分,顺利地赶回了发射场。
车刚停稳,试验队的同志们便立即将仪器接过送往技术阵地,紧张而有序地开始了测试工作。这场“日夜兼程接设备,千里疾驰保进度”的闪电行动,成了飞船发射中的佳话。
2003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黄春平表示,事故并不能阻挡人类开发太空的脚步。但火箭研制队伍必须进一步树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思想。载人航天“火箭的飞行全过程不过600秒左右,我们的要求则是产品必须达到600小时的水平。”要千方百计想办法,绞尽脑汁找问题,对4四次成功的地方进行充分认真细致的分析,在成功的过程中要敢于一路否定自己,戴着放大镜找问题。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黄春平热爱航天事业,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今年65岁的他,仍然挚爱着这耗尽了他的青春和大部分生命时光的事业。他说,载人航天,让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年轻的,有着没完没了的幻想。
黄春平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投身航天事业近40年,是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再入飞行器技术专家、再入飞行器技术开拓者之一。他先后参加或主持了9种再入飞行器的研制、定型批生产和4种运载火箭研制。在多个功劳簿上有多项首次和第一,首次创造性地解决了飞行器局部回收难题;首次实现飞行器多项升级换代和重大技术改进,为飞行器小型化、轻型化、高精度和全天候作出了突出贡献;领导了中国第一枚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他还是载人飞船火箭系统的总指挥。中国首次实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神舟五号”飞船,就是由黄春平担任总指挥的长征二号F火箭送上太空的。黄春平自言已没有机会登上太空,但最希望的是看到中国能进行深空探测。
因为妹妹搞国防
中国航天史上,有人把留美的钱学森归为第一代,留苏的王永志是第二代,中国自己培养的戚发轫、黄春平都属第三代。然而在黄春平眼里却有另一归类。钱学森等人实现了导弹升空,他们属于第一代。第一代的时候,国家还没有航天专业,都是从学化学、数学和部队上抽调的。第二代则是国家自己培养的。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常有轰炸机“光顾”福建农村。黄春平差点就失去妹妹。“加强国防”,这个为了家人考虑的朴实愿望让他报考了北京理工大学。1964年,黄春平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此后的10年里,塔里木盆地、北京,黄春平各地辗转奔波。对那个年代曾有个评价――“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黄春平却说:“其实我们根本就没心思去考虑将自己职业与卖茶叶蛋做比较。那个年代,一切都是服从命令。”
将杨利伟送入太空
“别人一提到我,总是说我是神五火箭系统总指挥,其实那是把我说小了。”
黄春平先后担任了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火箭系统总指挥。然而,人们提起他总是说“神五”火箭系统总指挥。
旁人眼中从无人到载人是一大跨越,黄春平却亲历了其间的点滴进步。
为了实现载人航天这个目标,黄春平面临了“第一次”的挑战。他们必须为“神箭”――长征二号F火箭增加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黄春平等人将310种故障模式设定在故障自动检测系统里。“神箭”侧面4个折起的栅格翼是逃逸系统最难的部分,第一次黄春平他们完全是自己摸索着解决了。“当时我们也想过咨询一下俄罗斯专家,增加保险系数。但他们开价1000万美元,我不干。”
黄春平说:“运载飞船是我们通天的工具,其中火箭与飞船的关系很密切,因为箭与船要对接。”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成功后,担负将神舟五号送上太空的使命。
“神五”准备升空了,杨利伟登舱后向指挥台挥手。黄春平眼泪哗啦就下来了。在这位总指挥的回忆里,40多年的航天研究生涯中,他流了两次泪,大哭了一场。
火箭升上太空,留下炫目的光辉。为了这短暂的炫目,许多实验队的队员们患上了“火箭综合征”:临发射前3小时,口干、手心出汗……每一次发射,黄春平都会在兜里备着救心丸,“发射不成功,到哪儿躲去,我们都是罪人啊。”“神五”发射两分钟后,人群已经在欢呼,黄春平和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却依然严肃地坐着。“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600秒,那是箭船分离的一刻,也是我们的长征二号F火箭完成使命的一刻。”
587秒,大屏幕上终于显示出箭船分离的画面。等了600秒后,黄春平意识到成功了。火箭送飞船进入轨道后,他与刘竹生抱在了一起。
希望梦想早日实现
“神五”,实现了载人。“神六”,搭载了两位航天员。“神七”将会怎样?
“神六”成功以后,作为载人飞船总顾问组组长的黄春平跟着设计班子一起转战到了“神七”发射的研制上。
“神七”发射预计在2008年,“我们现在规划的‘神七’会有出舱活动,包括行走、操作、拧螺钉、安装设备等。”黄春平表示,届时飞船的容量会相应增加,会上3名航天员,而这些都可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做足准备。在黄春平看来,“神七”会是个新的起点。
“中国航天史,第一阶段是国防航天,第二阶段是应用航天,第三阶段是载人航天,第四阶段是空间探测。”黄春平有板有眼地指出,而他自己亲历了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
尽管亲历了载人航天的成功,黄春平内心最想做的还是进行深空探测。1999年,黄春平曾提出探测器简易登月提案,他设想的是发射一个探测器,让它在月球上着陆。“探测器上带有五星红旗,可以将国旗插在月球上。”
火箭要把月球探测器送到月球上去,事先必须精确计算好探测器运行的轨道。黄春平直言中国能设计出科学的运行轨道,怀抱着信心,他梦想中国早一天能进行深空探测。
“我还有个梦想,希望早日看到太空垃圾的正当处理。”黄春平在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倡议和平太空,其中太空垃圾的处理是一个议题。作为航天人向太空发射目标器是一种职责,然而黄春平不想看到空间目标成为死的空间回应器后,无人理睬。“太空垃圾让我们的太空探索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当反而会不利于我们的太空探索。”黄春平不知不觉间,将对深空的探测转入了另一个维度,在他看来,处理太空垃圾也是深空探测的一个内在命题。
(摘自《新京报》)
育苗
在2010年12月5日在乍浦九龙山小学与乍浦镇部分师生见面,并给全校师生讲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历史和前景规划,并谈到了自身艰苦奋斗搞航天科研的历程,同时向全体师生提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鼓励同学们“学习好了,将来大有作为”。
黄总的报告激起了广大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极大热情,很多同学纷纷向黄总提出了心中蕴藏已久的问题,黄总耐心地一一做了回答,还给同学们签名留念。
新征程
2009年5月16日,在江苏省第21届科普宣传周上,原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研究员作了“人类与航天”的科普报告。据他介绍,我国太空空间站将于2014年发射,科学家也正在研制用于发射空间站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目前,新型运载火箭已经研制出初样,南京晨光集团也参与了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 据黄春平介绍,新型运载火箭已经开始研制,它将使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从9吨提高到25吨,是技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将被命名为“长征五号”,南京晨光集团也参与了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晨光主要负责的是伺服机构,伺服机构就像机械手一样,可以控制火箭的飞行姿态。”
闽侯双龙村夏天比较热,闽侯双龙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境内,夏季气温较高,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在28℃左右,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较大,夏季时常有雷雨天气。建议外出时注意防晒和补水,同时注意防范雷电等天气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