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武装党最重要的将领之一:约瑟夫·迪特里希曾是的私人保镖

2.什么是俄瑞北力战争?

3.天气通的国际预报

德国武装党最重要的将领之一:约瑟夫·迪特里希曾是的私人保镖

乌克兰哈尔科夫天气_program status

迪特里希(1892-1966)是德国武装党卫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而且因与有特殊的关系,在纳粹运动早期就是的私人保镖。

迪特里希本名约瑟夫·迪特里希,大多数军史爱好者更熟悉他的绰号塞普·迪特里希(Sepp Dietrich)。

1892年5月2日迪特里希生于德国南部士瓦本的一个小村。士瓦本是南德意志的一个小邦,但当时已是巴伐利亚王国的省份。德国20多年前刚刚由普鲁士统一,当时的"德国人"还是个新生概念,德国人内部的地域观念非常重,大致分南部的巴伐利亚人,西部的莱茵兰人,中东部的普鲁士人3大块。

迪特里希家境贫寒,只上过8年学,后离家外出游历,到达北义大利,曾在一家旅馆作过几年杂役,然后一边打工一边流浪经过奥地利和瑞士,在1911年19岁时回到家乡,在一家面包房做工。

1914年一战爆发,迪特里希应征入伍,在巴伐利亚王太子指挥的德国第6集团军里当一名炮手,曾两次负伤,并得过二级铁十字勋章。

一战是以堑壕机枪为主的静态战争,交战双方都为怎么突破堑壕防御体系而绞尽脑汁。后来英国人发明了新式武器坦克,而德国则侧重依靠组合传统的兵种,编组精锐的突击队"Sturmtrup"以求得突破。一个典型的突击队营编有步兵、战斗工兵、伴随步兵炮、堑壕迫击炮等等,当时每个西线的德国集团军都至少编有一个营的突击队。迪特里希就是在战争后期加入突击队担任炮手,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又加入德军中非常少的坦克兵,成为一名坦克炮手。这段经历足以让他自豪不已--德国在一战中坦克部队规模很小,后来二战中德国的著名坦克将领,又有几人在一战中就在一线坦克部队服役,就连德国闪电战的鼻祖古德里安,一战时也仅是通讯军官而已。

德国战败以后,迪特里希复员回家,当了一名警察。与纳粹党后来的宣传相反,迪特里希本来并没有在身边参加1923年的慕尼黑"啤酒馆政变",因为直到1927到1928年间,迪特里希才加入纳粹党和党卫队。从他的党徽号是89015号,党卫队编号1177号也可以看出来,迪特里希不可以算第一批的纳粹党员或党卫队成员。但是迪特里希一加入纳粹党,就被所倚重,担任了的司机兼私人保镖。其中的原因许多,迪特里希本人贫寒的出身,直率而不失幽默的性格,以及一战中的经历,都决定了他对纳粹党的意识形态有一种朴素的认同,而且迪特里希没受过多少教育,智力也不出众,反而对其更容易信任。

1933年纳粹党上台以后,作为帝国总理府官方警卫队的那部分党卫队扩充了规模,编成"阿道夫·警卫旗队",以迪特里希为首。这支警卫旗队挑选标准十分严格:所有士兵必须身高180公分以上,后来标准又提高到184公分,必须对"元首"绝对忠诚,士兵必须证明家庭上溯到1800年没有非雅利安血统,军官必须证明到1750年。

1934年,党卫队里的武装部队继续扩充,编成4个旗队,称为"警卫旗队","德意志","日尔曼"和"元首"。但因为兵源有限,"元首"旗队稍后才成立。这4个旗队统称为SS-VT,VT是德文verfugungstruppe,可能可以译为特别目的部队,SS-VT就是武装党卫队的前身,后来才正式改称武装党卫队Waffen-SS。

这一 时期,SS-VT的组织编制和训练都急剧向正规军靠拢,一批国防军军官加入武装党卫队 ,带来了武装党卫队所缺乏的军事经验。值得一提的是,迪特里希本人头脑简单,并不是个"政治动物",再加上他一战老兵的经历,他更愿意把武装党卫队更多的看作是国防军的一员,而不是普通党卫队的一员。因此他与希姆莱的关系一度紧张,但由于的信任,希姆莱不得不对其有所容让。

武装党卫队的旗队相当于团。德国并吞奥地利的进军过程中,迪特里希的"阿道夫·警卫旗队"直属于古德里安的19装甲军。1939年二战爆发,在波兰战役中,德军分博克的北方集团军群(下辖屈希勒第3集团军和瓦尔特·克吕格尔第4集团军),龙德斯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赖歇瑙第10集团军,布拉斯科维茨第8集团军,李斯特第14集团军)夹击波兰。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团一开始隶属于第8集团军的第13军,军长魏克斯后来 也晋升为德军元帅,后来又转隶给南方集团军群的机械化主力第10集团军。

在波兰战役中武装党卫队暴露出了作战经验不足,训练不足,指挥参谋业务人员缺乏的弱点。警卫旗队尽管装备精良,士气高昂,但开战之后却一再地落后于上级指定的时间表,甚至有短时间被波兰军队包围,而不得不靠国防军部队接应出来的窘境。幸运的是,迪特里希虽然没有指挥一个团必须的参谋工作经验,但他有一个从国防 *** 过来的优秀参谋长比特里希。比特里希后来在二战后期接替豪塞尔当武装党卫队第2装甲军军长,在应对英军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作战中表现出色。

在波兰战役中,警卫旗队犯下了虐待俘虏和残杀平民的暴行,这将是大战中武装党卫队一系列暴行中的第一次。不过公允一点讲,武装党卫队所犯下的暴行虽然远多于国防军,但跟普通党卫队中的特别行动队(负责消灭占领区犹太人)和骷髅部队(管理集中营)那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屠杀比起来,远不可同日而语。

德军一向以军纪严明而著称,波兰战役以后,对武装党卫队战争暴行的内部调查已展开,担任占领军总司令的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茨下令逮捕迪特里希,交付军事法庭审判。但在的干预下,此事最后不了了之。布拉斯科维茨因为此事得罪了,从此失宠。看一下德军元帅名录也会发现,波兰战役的所有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司令,都是后来1940年晋升的首批元帅,只有布拉斯科维茨除外。而且布拉斯科维茨后来再也没有晋升为元帅的机会,他后来在西线指挥G集团军群,和盟军作战。

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迪特里希的警卫旗队团编在博克的B集团军群,先征服荷兰 ,然后从北部进攻法军主力。在法国战役中,警卫旗队的表现出色,开始显露出后来成为德军王牌部队的苗头,但也并非完美。进攻荷兰首都鹿特丹时警卫旗队犯过一次严重错误。

当时德军向鹿特丹守军下达最后通牒,荷兰军队同意投降,但由于通讯联络中断,已来不及通知德国空军,因此鹿特丹仍被轰炸。此后德军空降特种部队建立者、空降兵将军库特·斯图登特进城与荷兰军队安排投降事宜,却被冲进城来的武装党卫队警卫旗队误开枪打成重伤!施图登特后来官至上将,在西线指挥伞兵集团军,并曾短时间担任G集团军群司令。

虽然几乎杀死德国最优秀的将军之一,但法国战役中迪特里希和他的警卫旗队的总体表现优异,尤其当迪特里希在敦克尔克接到暂停前进的命令以后,竟然可以自作主张主动继续进攻,连军长古德里安也吃惊不小(当时AB两集团军群会合,警卫旗队暂时转隶A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19装甲军指挥)。直到战后,迪特里希和古德里安的私人关系都非常好,尤其是战后古德里安当了新西德国防军的主要战略理论家,对受审的迪特里希有所帮助。

法国战局结束后,武装党卫队大规模扩充,原先的德意志、元首、日尔曼3个旗队合编成第一个武装党卫队师--武装党卫队第2"帝国"师,豪泽尔担任师长。另外和武装党卫队平行的另一个党卫队独立单位,管理集中营的骷髅部队,也抽调人员组成一个师加入武装党卫队,为武装党卫队第3"骷髅"师,师长是西奥多·艾克。骷髅师因为从师长到士兵原先都没有作战经验,在战斗中的表现比警卫旗队和帝国师都差,要到1942年底才算成熟。另外德国国内的警察也由党卫队控制,从警察中抽调人员编组了武装党卫队第4"警察"师。注意,武装党卫队第1师的空缺,这当然是留给警卫旗队的。但当时警卫旗队只是由团扩编成一个机械化旅,旅长仍是迪特里希。

1941年,德军发动东线战事前,先进攻巴尔干半岛,迪特里希指挥警卫旗队旅在李斯特元帅12集团军编成内闪击南斯拉夫和希腊。这一战标志着警卫旗队真正成熟,成为德军的精锐王牌。尤其是警卫旗队作为德军的装甲矛头,大胆穿越地形极为复杂的希腊中部品都斯山脉,突破易守难攻的各个隘口,猛穿猛插,一举切断了希腊西部在阿尔巴尼亚边境与义大利军对峙的希腊军主力,和希腊东部威尔逊指挥的英国远征军之间的联络。

希腊军队主力被合围,迪特里希代表德国接受希腊军司令官曹拉克格洛将军的投降。然后直取温泉关,迫使英国远征军从海上撤离希腊。此后,警卫旗队升编为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警卫旗队"装甲步兵师,简称LAH师--Liebstandarte Adolf Hitler.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LAH师在伦斯德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克莱斯特第1装甲丛集编成内,又一次充当先锋角色,并参加了乌曼合围战。但随后迪特里希却没有机会参加东线最大规模的基辅合围战,而是隶属舒贝特的11集团军向东越过基辅,进攻罗斯托夫。

这时候的LAH师已是德军著名的精锐王牌,不过注意,这时候LAH师还不是装甲师,而是装甲步兵师。1941年7月,迪特里希获颁骑士级铁十字勋章 ,成为德军第40名获此勋章的军官。半年后由于罗斯托夫的胜利,迪特里希在骑士十字勋章上添上了橡树叶,是德军的第41人。

在度过了俄国严酷的冬天以后,武装党卫队第1LAH师,第2帝国师,第3骷髅师撤出战场,运往法国,1942年7月,合编为第一个武装党卫队装甲军,由于是唯一的党卫装甲军,没有数字,军长是豪塞尔。同时,LAH师由装甲步兵师改编为装甲掷弹兵师。(附言,LAH师最终于1944年3月改编为装甲师,但那时迪特里希已不担任师长了)

党卫装甲军回到东线战场时,已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曼施泰因元帅奇迹般地避免了德军南翼的总崩溃,正在慢慢地向后撤退,引诱苏军拉长战线。党卫装甲军因为是新锐力量,以主力身份参加了哈尔科夫反击战,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在这里,迪特里希的LAH师又制造了一场屠杀苏军野战医院伤员的暴行。因为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迪特里希于1943年2月在骑士十字勋章上又获得了双剑,是德军第26名获此荣官。

1943年苏德战场的重头戏是库尔斯克战役,LAH师是其中的主角,参加了二战中最大规模的坦克战--普罗夫霍夫卡战斗。但迪特里希本人却没有参与其间。因为决定要编组第2个党卫装甲军,由迪特里希任军长,是第1党卫装甲军,而豪泽尔指挥的装甲军则被赋予第2党卫装甲军的。所以迪特里希返回法国,任务有两个:一是由LAH师抽调干部,组建新的武装党卫队第12"青年团"师, 二是组建他的军部。从苏德战争爆发,一直到战争结束,迪特里希的参谋长一直是克莱默,此人1941年以前一直是国防军的参谋部军官,拥有丰富的司令部工作经验,正好可以补迪特里希军事专业知识缺乏的弱点。

1943年7月,迪特里希的党卫第1装甲军正式在柏林成立。当时义大利投降,命令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在前线和盟军作战,让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司令部坐镇北义大利,弹压后方局势,迪特里希的军司令部也被派去隶属于隆美尔。但迪特里希只是坐镇德意边境阿尔卑斯山的勃伦纳山口,手下也没有可用的兵力, 是个光杆司令。(LAH师这时已从俄国调到义大利,但不归迪特里希指挥,而归豪塞尔的第2党卫装甲军)。

义大利局势平静以后,隆美尔和迪特里希都去了法国,准备反击预料中的盟军登陆作战。迪特里希的第1党卫装甲军隶属西线装甲丛集,下辖武装党卫队第12"青年团"师,第17"伯利钦根"师和陆军第2装甲师 。

迪特里希对隆美尔的关系也值得一提。迪特里希这几年远离,亲身经历盟军压倒性的兵力、火力和空中优势,所以完全同情隆美尔、伦斯德和其它陆军将领同盟军媾和的想法。隆美尔有没有参加反的密谋集团,史学界尚无定论,隆美尔被逼死的,他的参谋长斯派达尔是密谋集团成员,战后坚持隆美尔是反的,这种说法最初被几乎所有史学家采纳,但戴维·欧文在他的隆美尔传记中却提出了质疑。但隆美尔主张与西方媾和是确定无疑的。而有证据显示迪特里希也持相同看法。

在诺曼底,迪特里希和隆美尔相互配合,着实让盟军吃了不少苦头,但迪特里希战后对审问他的美军谈起隆美尔时,说"隆美尔是个报纸上的英雄,他根本不懂得坦克战,因为他没有在东线打过仗!他会做的,就是从坦克炮塔探出上半身,挥舞手中的元帅权杖,高喊我是非洲之王!"。这评价显然有失公允,反映出德军经历东线战斗的指挥官对没参加过东线作战的同事的轻视心理。

1944年诺曼底登陆战,迪特里希的军下辖武装党卫队青年团师,国防军第130装甲教导师(师长是前非洲装甲军参谋长拜尔莱因),国防军21装甲师。后来LAH师也调归他指挥。当时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全部集中在北方英军的地段 ,包括迪特里希的第1,豪泽尔的第2(有SS第9霍亨施陶芬师,SS第10弗隆德斯堡师)两个党卫装甲军,和陆军第47装甲军。当防守诺曼底地区的陆军第7集团军司令多尔曼因心脏病突发死亡时,豪泽尔升任集团军司令,由迪特里希的前参谋长比特里希继任第2党卫装甲军军长。

德军的损失虽然惨重,但依靠著娴熟的战斗技巧和诺曼底地区灌木围田的有利地形,还是长时间地阻挡了英军蒙哥马利的所有突破企图。LAH师的魏特曼过去创造过一辆坦克击溃英军一个坦克营的战例,而这个英军坦克营还是属于在北非号称"沙漠之鼠"的精锐第7装甲师的部队。

迪特里希因为成功的防御战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上的钻石饰,成为第26名获得德军最高军功奖赏"带橡树叶、双剑、钻石的骑士级铁十字勋章"的军官(并且是武装党卫队两位获此殊荣的人之一)。获得这一奖赏的二战德国军官共有27人,其中元帅有隆美尔,凯塞林,莫德尔和舍尔纳,上将有迪特里希,曼托菲尔,胡贝,巴尔克,绍肯,毛斯。本来在此之上,还有"带金橡树叶、双剑、钻石的骑士级铁十字勋章",不过一共只颁赠了一枚,颁给空军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鲁德尔上校。他在二战 *** 击毁500多辆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几乎相当于一个苏军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实力。

在本期间,7月20日谋杀未遂事件对迪特里希影响不大,迪特里希的司令部里有一条直通大本营的联络热线,第一时间就获悉还活着。但是随后美军在南方"眼镜蛇"行动获得突破,却彻底改变了西线的态势,美军新投入巴顿的第3集团军,从阿弗朗什向德军防线纵深突进,德军南方的薄弱兵力再也无法维持一条像样的防线。

在这一片混乱中,迪特里希于8月代理指挥整个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原西线装甲丛集),在法莱兹试图拖住加拿大军的合围攻势,结果法莱兹比南面的阿尔让唐多守了5天,让大批陷入法莱兹-阿尔让唐口袋的德军钻了出来。之后,迪特里希又临时代理负伤的豪塞尔,指挥第7集团军,8月31日终于把第7集团军交代给埃贝尔巴赫将军,但埃贝尔巴赫第2天就不幸被英军俘虏,迪特里希又不得不回来代理,直到9月份把第7集团军交给陆军的曼托菲尔将军。

当西线的混乱局势于9月份告一段落,迪特里希被召回,组建另一个武装党卫队装甲集团军,是SS第6装甲集团军。在本期间,迪特里希利用他跟的特殊关系,试图为他的私人朋友,因为参加谋杀集团而被捕的,隆美尔的前参谋长斯派达尔中将说情。尽管没有成功,但斯派达尔在盖世太保狱中的待遇改善了不少。战后已成为西德军队要员的斯派达尔也投桃报李,替迪特里希申请假释出过力。

武装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组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定担任阿登攻势的主力。为此,集团军下属第1党卫装甲军,军长普里斯Priess,编有SS第1警卫旗队LAH师,师长蒙克Mohnke,第12青年团师,师长克莱默Kraemer。第2党卫装甲军,军长是比特里希,下属SS第2帝国师,师长拉麦丁Lammerding,第9霍亨施陶芬师,师长施塔德勒Stadler,和国防军装甲教练师,师长拜尔莱因。另外还临时借调来了陆军第15集团军的67步兵军。除了正规部队以外,还配备有斯科尔兹内的武装党卫队特种部队和海德上校的陆军空降兵。

迪特里希和他的党卫装甲集团军在阿登战役中的表现相当糟糕,这部分是因为阿登的地形,整个装甲集团军只有5条进军道路,非常快就被堵塞,空投到敌后的海德上校的伞兵旅不管怎样等不来预定的主力接应,被迫投降。整个集团军只有LAH师的派佩尔团级战斗队有过突破性的进展,这还是因为派佩尔在进攻中缴获了一个美军补给站的燃料才得以继续前进的。但派佩尔的部队和LAH师,党卫第1装甲军军部,迪特里希的集团军司令部的联络却无法沟通,进展情况根本不为上级所知,所以集团军根本没有发展这个突破口。

阿登战役的明星由预定的党卫装甲集团军,变成了曼陀菲尔的陆军第5装甲集团军。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条件,但迪特里希及其集团军司令部对战役细节的组织安排能力应当批评,像进军路线,通讯联络,燃料配给这些困难,事先都应有所考虑。当海德上校战前因为担心联络不畅,而向迪特里希建议将信鸽作备用联络手段时,迪特里希居然斥责道"你认为我是谁?开动物园的吗?"。迪特里希战后曾抱怨说天气也是一个困难,本来他应当感谢糟糕的天气帮助德军避免了盟军在战役头几天的空中轰炸才对。派佩尔特遣队因为孤军突进过远,不得不撤回来,但此前制造了一起屠杀美军战俘的事件。迪特里希,派佩尔等人将在战后因为此事而受判。

阿登战役失败之后,党卫第6装甲集团军被运到匈牙利,隶属沃勒尔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巴拉顿湖附近发动对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的反攻,为此,吉勒Gille的武装党卫队第4装甲军也归迪特里希指挥,包括武装党卫队第3骷髅师和第5维京师。但是迪特里希的反攻和苏军向布达佩斯的总攻迎面相撞,在优势苏军的进攻下不得不撤退。为此大发雷霆,下令取消武装党卫队警卫旗队师,帝国师,骷髅师,霍亨施陶芬师的荣誉臂章。这对在前线苦战的迪特里希不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迪特里希获悉这一讯息时,整整精神恍惚了一天,嘴里自言自语着"在所有这一切之后,这就是感谢。"他当即下令禁止传达取消臂章的命令,但此事还是通过其它渠道传下去了。传说迪特里希把全部勋章都摘下来退回给。但迪特里希没有退回勋章。他的佩橡树叶、双剑、钻石的骑士十字章到今天还储存在他的长子家里。

匈牙利反攻失败以后,迪特里希的党卫装甲集团军且战且退进入奥地利,在那里向背后的西线美军投降。迪特里希本人向美国第7集团军第36步兵师投降,随即被拘禁。

因为阿登战役中党卫军屠杀美军战俘事件,迪特里希和下属的军,师,团指挥官都受到审判,结果迪特里希被判处终生监禁,派普尔被判处死刑(但没有执行),参谋长克莱默判了10年,军长普里斯判了20年。这些人都被关在Land *** erg城堡,这个城堡监狱就是1923-1924年间因为啤酒馆政变失败而被监禁9个月,在狱中写"我的奋斗"一书的同一所监狱。

德军战犯都没有服满刑期,陆续假释出狱。迪特里希和派普尔两人是这个监狱的最后两名战犯,于1955年被假释。但1958年,迪特里希又面临西德 *** 的审判,这壹次是因为在1934年清洗罗姆的纳粹冲锋队的 "长刀之夜"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迪特里希被判刑18个月,但因为健康问题,只坐了半年牢就出来了。1966年迪特里希在家中死于心脏病,享年74岁。

什么是俄瑞北力战争?

1700~1721年的俄瑞北力战争北力战争发生于1700~1721年,它是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而与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战争。俄国取胜,得以自由进入波罗的海,俄罗斯帝国崛起,自此成为欧洲列强之一。这虽是一场各国战争,但以彼得一世领导的俄国为主角,故马克思又称之为“彼得大帝的战争”。

瑞典长期称霸波罗的海,到17世纪末,与周边国家丹麦、波兰、俄国等国的领土争端激化。1699年,俄沙皇彼得一世、丹麦国王和波兰萨克森奥古斯特二世缔结关于对瑞作战的条约(“北方同盟”)。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针对反对各国同床异梦、互不协调的弊端,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战争初期,彼得一世的战略方针是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预定攻击的第一目标是瑞典要塞纳尔瓦。1700年9月2日,彼得一世率部从莫斯科向纳尔瓦开进,俄军在纳尔瓦外围集结,并构筑平行壕。与此同时,奥古斯特二世进军立窝尼亚,包围里加。正当俄军开始围攻纳尔瓦时,奥古斯特二世却解除了里加之围,从而使查理十二世得以率军8000驰援纳尔瓦。

11月30日,查理十二世突然出现在纳尔瓦地区,完全出乎俄军意料。双方兵力火力对比,俄军都占优势,然而,俄军不敢贸然应战,按兵不动。14时许,瑞军率先攻击,双方交战,俄军军官率先投降,俄军惨败,退守诺夫哥罗德。纳尔瓦失利,彼得一世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加紧建立正规陆、海军,发展军事工业,准备再战。查理十二世认为俄军已无力再战,遂于1701年率军进入波兰。

1701年,彼得一世在瑞军转战波兰之际,再次对波罗的海沿岸发动进攻。1702年,俄军相继夺占诺特堡、吕恩尚茨、场堡和科波雷等地。在涅瓦河上大兴土木,建立新教圣彼得堡。1704年,俄军又攻占多尔帕特、纳尔瓦和伊凡哥里德。1705年,俄军进入波兰。1706年,瑞典军占领萨克森,奥古斯特二世战败求和,被迫放弃波兰王位。之后,俄瑞议和不成,双方准备再战。

1707年秋,查理十二世从萨克森出发东征俄国,波境内俄军迅即撤回本土。1708年初,瑞军占领格罗德诺,6月强渡别列津纳河,7月在戈洛夫钦附近歼灭俄军一部。俄边境城市莫吉廖夫守军投降。彼得一世在瑞军进军路上实行坚壁清野,给瑞军造成极大困难,使其放弃对斯摩棱斯克的进攻,转向乌克兰,以等待援军,并期望反俄哥萨克统领马泽帕的配合。1708年10月9日,彼得一世在列斯纳亚村歼灭瑞典援军,而后袭击马泽帕的基地巴图林。进入冬季以后,天气奇寒,瑞军大量减员,被迫于次年春南移。瑞军进入乌克兰以后,分散在罗姆内、卡佳奇、普里卢基和洛赫维察等地过冬。

俄军驻扎在切尔尼哥夫、基辅、佩列亚斯拉夫和波尔塔瓦等地,从北、西、南三面对瑞军形成包围态势,继续以小战袭扰敌人。

1709年春,查理十二世决定经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进攻莫斯科,为此,4月底进抵战略要地波尔塔瓦。5月11日,瑞军开始围攻波尔塔瓦,历时两月有余,始终未克。7月6日,彼得一世率俄军主力进至距波尔塔瓦5公里的雅可夫策村以北,并占领阵地,决定同瑞军决一雌雄。

7月8日凌晨2时,3.2万瑞军与4.2万俄军展开激战。瑞军摆开战斗队形,开始出击,俄军首先以骑兵迎击。3时,双方在前沿阵地展开激战,俄军依托工事,牵制杀伤敌人,为俄军主力出击争取了时间。4时,俄军主力做好出击准备。瑞军进攻受阻,一部向波尔塔瓦森林逃窜,被俄缅希科夫部追歼;另一部撤至俄军阵地右前方森林地带。9时,双方经重新部署后的短促交战,立即投入白刃格斗。瑞军右翼部曾一度突破俄军中部,俄军实施有力的反突击,堵住缺口。伯军骑兵包抄瑞军两翼,对其后方造成威胁;瑞军动摇,从退却变为溃逃。11时,瑞军伤亡近万,数千被俘。7月11日,瑞军残部约1.6万人在佩列沃洛奇纳不战而降,查理十二世带马泽帕和少数随从逃入土耳其。

波尔塔瓦会战是北方战争的转折点。此后,丹麦、萨克森恢复同沙俄的结盟,奥古斯特二世重登波兰王位,普鲁士和汉诺威也加入北方同盟。1710年,俄军乘胜在波罗的海沿岸先后攻占里加、雷瓦尔、维堡、克克斯戈尔姆和厄塞尔岛等要地。

波尔塔瓦会战后,俄土关系又趋紧张。逃亡土耳其的查理十二世鼓动土耳其政府对俄宣战。鉴于南线吃紧,彼得一世决定在波罗的海方向停止进攻,主力转到南线,计划从巴尔干对土耳其实施突击。1711年夏,彼得一世亲率俄军主力4万余人,向多瑙河下游冒进。土耳其出动10万大军,在克里木军的配合下,包围俄军于晋鲁特河畔。7月20日,双方激战,俄军弹尽粮绝,彼得一世被追求和。最终彼得一世以归还亚速及其附近地区为代价与土耳其达成停战协定。俄军在对土战争结束后,恢复对瑞典的进攻。

1713年,俄陆军在舰队配合下,在芬兰湾沿岸维堡与赫尔辛基之间登陆,连克芬兰许多城市。1714年夏,俄海军在芬兰海口汉科角附近与瑞典舰队展开海战。8月7日,俄海军经2小时激战大败瑞典舰队。

汉科角海战后,俄舰队占领芬兰与瑞典之间的海上跳板阿兰群岛,并以此为依托,在瑞典本土登陆。此时,各盟国由于顾虑俄国在波罗的海势力的庞大,因而打乱了俄在瑞典南部登陆的计划。加之英国开始施加压力,俄国所有盟国先后同瑞典议和。1718年,俄、瑞也开始议和,但查十二世在挪威前线中弹身亡,瑞典新女王在英国影响下拒绝和谈。谈判中断,战事又起。

1720年,俄海军在格雷厄姆岛附近大胜瑞典舰队,多次在瑞典沿海登陆,直逼首都斯德哥尔摩。1721年夏,俄海军再败瑞典舰队。9月,瑞典已无力再战。俄、瑞双方和芬兰尼什塔德签订和约,结束战争。俄国夺取了卡累利阿的一部分和英格曼兰、爱斯特兰、立夫兰等大片土地。同时,俄军退出芬兰其余地区,并将阿兰群岛归还瑞典。从此,俄国人得以自由地进入波罗的海。战后,俄国枢密院奉彼得一世以“大帝”尊沙皇俄国正式称“俄罗斯帝国”,一跃而成欧洲列强之一。

北方战争虽然是多国战争,但沙皇彼得一世既是战争的主角之一,又是最大的胜利者。

彼得一世把战争作为侵略扩张的主要手段。同时,他又十分重视外交斗争与军事斗争的密切配合。无论是战前,还是战时,他都竭力拼凑军事联盟,力争最大限度孤立敌人;以军事为后盾,迫敌接受俄停战条件。在面临南北两个大敌(土耳其与瑞典)夹击下,力避两线作战。他善于观察形势的变化,根据新的条件,实行战略转变。彼得一世崇尚进攻性战略,在作战和建军上的思想和实践,对俄国军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瑞典战争潜力没有俄国雄厚,瑞典的霸权政策招致波罗的海沿岸各国的反对,树敌过多。加之在波尔塔瓦会战之后,瑞军远离后方,孤军深入敌面腹地,犯了盲动和冒进的大错,导致全军覆没。

天气通的国际预报

美国:安克雷奇凤凰城 洛杉矶圣地亚哥旧金山华盛顿迈阿密奥兰多亚特兰大檀香山芝加哥威奇托波士顿布鲁克林 奥古斯塔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夏洛特俾斯麦大西洋城特伦顿圣达菲纽约尼亚加拉瀑布南奥特瑟尼科费城哥伦比亚盐湖城西雅图查尔斯顿黄石公园波特兰匹兹堡兰开斯特休斯敦丹佛曼彻斯特格兰德艾兰克来顿达拉斯圣安东尼奥俄克拉荷马城新奥尔良长滩辛辛那提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布里斯班 凯恩斯 堪培拉 达尔文 弗里曼特尔 墨尔本 珀斯 悉尼

英国:伦敦巴斯贝尔法斯特伯明翰布拉德福德布里斯托尔剑桥加的夫切尔姆斯福德考文垂爱丁堡格拉斯哥赫尔莱斯特利物浦梅德斯通曼彻斯特牛津谢菲尔德约克韦茅斯达特福德温布利旺兹沃思切森特格林威治泰恩河畔纽卡斯尔因弗莱尔布里哲夫阿伦多彻斯特哈德利伯纳姆温莎朴茨茅斯斯旺西南安普敦利兹

加拿大: 怀特霍斯 萨尔坦 夏洛特敦 埃德蒙顿 哈里法克斯 蒙特利尔 北悉尼 渥太华 魁北克 多伦多 温哥华 温尼泊卡尔加里班夫维多利亚

新加坡: 武吉知马 新加坡

日本: 山中湖村 前桥 美瑛 兵库 富士见 大分 川本 枥木 德岛 鸟取 青森 千叶 广岛 鹿儿岛 金泽 北九州 神户 熊本 京都 松山 长崎 名古屋 那覇 奈良 新潟 冲绳 埼玉 大阪 札幌 东京 横滨 长野 静冈福冈仙台

马来西亚: 新山 瓜拉立卑 莎亚南 吉隆坡 丁加奴 古晋 马六甲 巴六拜 哥打京那巴鲁兰卡威亚庇槟城

新西兰: 罗托鲁瓦 新普利茅斯 奥克兰 基督城 达尼丁 汉密尔顿 黑斯廷斯 霍基蒂卡 科罗曼德 皇后镇 惠灵顿

韩国: 济州岛 仁川 水原 大邱 大田 义城 首尔 浦项 全州 釜山安养

俄罗斯: 伊尔库茨克 喀山 哈巴罗夫斯克 莫斯科 下诺夫哥罗德 新西伯利亚 鄂木斯克 圣彼得堡 萨马拉 海参崴 弗拉迪米尔 叶卡捷琳堡

巴西: 圣保罗 萨尔瓦多巴西利亚卡萨布兰卡里约热内卢

德国: 班贝格 班贝格 柏林 科隆 德累斯顿 杜塞尔多夫 汉堡 汉诺威 海德堡 莱比锡 曼海姆 慕尼黑 纽伦堡 卡塞尔 法兰克福波恩斯图加特多特蒙德不莱梅

意大利: 巴里 贝加莫 卡利亚里 佛罗伦萨 热那亚 米兰 那不勒斯 巴勒莫 比萨 庞贝 罗马 特伦托 的里雅斯特 都灵 威尼斯 维罗纳

法国: 阿尔让斯 波尔多 戛纳 卡尔卡松 第戎 里尔 里昂 马赛 南特 巴黎 斯特拉斯堡 图卢兹 佩皮尼昂 阿雅克修凡尔赛布雷斯特尼斯

西班牙: 马略卡 巴塞罗那 毕尔巴鄂 休达 格拉纳达 马德里 马拉加 特纳里夫圣克鲁斯 塞维利亚 巴伦西亚 萨拉戈萨 梅里达 布尔戈斯 科尔多瓦 维多利亚加那利群岛

丹麦: 奥尔堡 奥胡斯 哥本哈根 欧登塞赫尔辛格

印度: 阿格拉 奥恰 菩提迦叶 马尔冈 霍斯佩特 克久拉霍 迈索尔 坦贾武尔 乌代浦尔 艾哈迈达巴德 阿杰米尔 阿姆利则 班加罗尔 加尔各答 科钦 海得拉巴 马杜赖 孟买 纳盖科伊尔 新德里 特里凡特浪 毗底沙 比卡内 瓜里尔 奥兰加巴德 金奈 克来顿

埃及: 埃德夫 亚历山大 阿斯旺 开罗 道瓦尔 奈卜格 锡瓦 埃尔托

希腊: 雅典 科林斯 帕特雷 罗兹 萨拉米斯 特里波利 锡弗诺斯

挪威: 莱康厄尔 纳尔维克 米达尔 卑尔根 奥斯陆斯瓦尔巴德

捷克: 布拉格

荷兰: 阿姆斯特丹 马斯特里赫特 鹿特丹 海牙 乌特勒支

葡萄牙: 丰沙尔 里斯本 波尔图

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马德普拉塔 科尔多瓦 罗萨里奥 乌斯怀亚

古巴: 巴亚莫 哈瓦那 比那尔得里奥 圣地亚哥 巴拉德罗

乌克兰: 哈尔科夫 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 基辅 利沃夫 敖德萨 辛菲罗波尔

乌兹别克斯坦: 撒马尔罕 塔什干

乌拉圭: 蒙得维的亚 科洛尼亚埃斯特角

伊拉克: 巴士拉 巴格达

伊朗: 库姆 伊斯法罕 设拉子 德黑兰

利比亚: 的黎波里

匈牙利: 布达佩斯 采格莱德

南非: 开普敦 约翰内斯堡 比勒陀利亚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新加拉惹 泗水 丹戎槟榔 日惹 龙目岛巴厘岛登巴萨万隆

叙利亚: 大马士革

吉尔吉斯斯坦: 比什凯克

哈萨克斯坦: 阿斯塔纳阿拉木图

哥伦比亚: 波哥大 圣何塞亚美尼亚佩雷拉哥斯达黎加

土耳其: 尼代 萨夫兰博卢 安卡拉 安塔利亚 伊斯坦布尔 伊兹密尔

墨西哥: 墨西哥城 瓜达拉哈拉 坎昆

奥地利: 格拉茨 茵斯布鲁克 萨尔茨堡 维也纳 梅尔克 拉姆绍

巴哈马: 弗里波特城 拿骚

巴基斯坦: 斯卡杜 伊斯兰堡 拉合尔 拉瓦尔品第

智利: 圣地亚哥

朝鲜: 熙川 清津 开城 平壤 新义州

柬埔寨: 暹粒 西哈努克 金边

比利时: 布鲁日 鲁汶 安特卫普 布鲁塞尔 沙勒罗瓦 根特 列日 那慕尔

沙特阿拉伯: 麦加 利雅得

波兰: 格但斯克 莱格尼察 罗兹 华沙 弗罗茨瓦夫 波兹南

泰国: 象岛 罗勇 甲米 曼谷 清迈 华欣 芭堤雅 阿育塔亚 普吉岛 湄宏顺 彭世洛 苏梅岛素可泰清莱拜县

爱尔兰: 科克 都柏林 戈尔韦 利默里克 沃特福德

瑞典: 基律纳 厄勒布鲁 哥德堡 马尔默 乌普萨拉 卡尔斯塔德斯德哥尔摩

瑞士: 达沃斯 沙芙豪森 巴塞尔 伯尔尼 日内瓦 洛桑 卢加诺 卢塞恩 蒙特勒 苏黎世 采尔马特 因特拉肯

白俄罗斯: 博布鲁伊斯克 莫济里 鲍里索夫 明斯克 平斯克 格罗德诺 布列斯特

秘鲁: 安塔利马库斯科

突尼斯: 突尼斯市

立陶宛: 克莱佩达 考纳斯 维尔纽斯

索马里: 摩加迪沙

缅甸: 东枝 曼德勒 仰光蒲甘

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

老挝: 占巴色 琅勃拉邦 巴色 沙湾拿吉 万象

芬兰: 罗凡涅米 坦佩雷 赫尔辛基

菲律宾: 塔比拉兰 卡利博 安杰利斯 宿雾 马尼拉 奥隆阿波 帕西格 圣巴勃罗 泰泰 佬沃 公主港

蒙古: 乌兰巴托

越南: 大叻 鸿基港 老街 芒街 琼琉 芹苴 海防 河内 胡志明市 顺化 藩切 甘露 谅山 岘港 芽庄

阿富汗: 喀布尔勘塔哈赫拉特

阿联酋: 阿布扎比 沙迦 迪拜

马达加斯加: 马仁加 苏阿涅拉纳 伊翁古 塔那那利佛 塔马塔夫

乌干达: 金贾 坎帕拉

亚美尼亚: 埃里温

伯利兹: 伯利兹城 贝尔莫潘

佛得角: 普拉亚

保加利亚: 鲁塞 布尔加斯 普列文 普罗夫迪夫 索非亚 旧扎戈拉 瓦尔纳

克罗地亚: 杜布罗夫尼克 斯普利特 萨格勒布里耶卡

关岛: 阿加尼亚

冰岛: 雷克亚未克阿库雷立

列支敦士登: 瓦杜兹

利比里亚: 蒙罗维亚

加纳: 阿克拉 库马西

加蓬: 利伯维尔

北马里亚纳: 塞班岛 天宁岛

博茨瓦纳: 哈博罗内 马翁

卡塔尔: 多哈

卢森堡: 卢森堡

厄瓜多尔: 昆卡 瓜亚基尔 基多

厄立特里亚: 阿斯马拉

喀麦隆: 雅温得布埃亚

土库曼斯坦: 阿什哈巴德

圣赫勒拿: 詹姆斯敦

圣马力诺: 圣马力诺

坦桑尼亚: 达累斯萨拉姆

埃塞俄比亚: 登比多洛 贡德尔 亚的斯亚贝巴

塔吉克斯坦: 杜尚别

塞内加尔: 达喀尔 圣路易

塞拉利昂: 博城 弗里敦

塞浦路斯: 尼科西亚 帕福斯

塞舌尔: 维多利亚

多哥: 洛美

多米尼克: 罗索

委内瑞拉: 加拉加斯 马拉开波巴伦西亚

孟加拉国: 吉大港 达卡

安哥拉: 罗安达

安圭拉: 瓦利

安提瓜和巴布达: 圣约翰

安道尔: 安道尔城

尼加拉瓜: 马那瓜

尼日尔: 尼亚美

尼泊尔:博克拉 婆罗多布尔 布德沃尔 勒利德布尔 巴克塔普尔 加德满都

巴巴多斯: 布里奇顿

巴布亚新几内亚: 莫尔兹比港

巴拉圭: 亚松森 康塞普西翁

巴拿马: 巴拿马城

巴林: 麦纳麦

布基纳法索: 博博迪乌拉索 瓦加杜古

布隆迪: 布琼布拉

所罗门群岛: 霍尼亚拉

拉脱维亚: 陶格夫匹尔斯 利耶帕亚 里加

摩洛哥: 阿加迪尔 卡萨布兰卡 拉巴特 丹吉尔

摩纳哥: 摩纳哥城蒙地卡罗

文莱: 斯里巴加湾

斐济群岛: 苏瓦 南迪

斯洛伐克: 布拉提斯拉瓦 波普拉德

斯洛文尼亚: 布莱德 科佩尔 马里博尔 柯尔特 卢布尔雅那 波斯托伊纳

斯里兰卡: 阿努拉德普勒 巴朗戈德 加勒 康堤 瓦里耶波勒 科伦坡

新喀里多尼亚: 努美阿

梵蒂冈: 梵蒂冈市

毛里塔尼亚: 努瓦迪布 努瓦克肖特

毛里求斯: 路易港

汤加: 努库阿洛法

法属波利尼西亚: 帕皮提帕亚

法罗群岛: 托尔斯港

波多黎各: 圣胡安

波黑: 萨拉热窝

洪都拉斯: 特古西加尔巴

海地: 太子港

爱沙尼亚: 皮亚尔努 塔林 塔尔图 库雷萨雷

牙买加: 金斯敦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大特克

玻利维亚: 科恰班巴 拉巴斯 苏克雷塔利亚

百慕大: 汉密尔顿

科威特: 科威特城

科摩罗: 莫罗尼

科特迪瓦: 亚穆苏克罗 阿比让

约旦: 佩特拉 安曼

纳米比亚: 斯瓦科普蒙德 沃尔维斯湾 温得和克

肯尼亚: 蒙巴萨 内罗毕 纳库鲁

莫桑比克: 贝拉 马普托

萨摩亚: 阿皮亚

贝宁: 阿波美 科托努 波多诺伏

赞比亚: 卢萨卡 恩多拉

赤道几内亚: 马拉博巴塔

阿尔及利亚: 歇尔歇尔 特莱姆森 阿尔及尔 奥兰 安纳巴 君士坦丁 提亚雷特 比斯克拉

阿尔巴尼亚: 地拉那

马尔代夫: 马累

马拉维: 利隆圭

马绍尔群岛: 马朱罗

马耳他: 瓦莱塔

黎巴嫩: 贝鲁特

不丹: 廷布

苏丹:喀土穆苏丹港瓦德迈达尼

以色列:耶路撒冷埃拉特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

刚果:布拉扎维

津巴布韦:布拉瓦约

卢旺达:基加利

尼日利亚:阿布贾

中非共和国:班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