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气象学上怎样定义四季:春夏秋冬?

2.2023年立夏气温多少度2023年立夏过后热不热

专家预测2020春夏气温_2020年春季天气如何

连续5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为气象学的春天标准

连续5天日平均温度稳定超过22℃为入夏标准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 为入秋标准

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C为入冬标准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参考资料:

气象学百度百科

在气象学上怎样定义四季:春夏秋冬?

其实认真去观察一下全国或者说全世界的气象记录,就会发现——每年都会有所谓的“异常”。

只能说,现在破纪录的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变高了,所以经常都能看到新闻报道某地某气象要素破纪录。

宏观来讲,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全球变暖的趋势是有目共睹的。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个正向反馈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全球平均温度升高——海冰融化更多;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更多——感觉更闷热,降水出现异常——气温进一步异常。

具体来讲,我国夏季气候(降水,气温)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西太副高在春夏秋冬三季(主要是夏季)会有南北向的移动,从最开始的北移,到后面的南撤。每一次北跳(或者南撤)都会带来雨带的移动以及相应的天气变化。

与之相呼应,西太副高的稳定存在则主导着晴朗天气。当西太副高长时间稳定在一个地方的时候,该地区长期被晴朗天气控制。这种情况,如果是放在冬春季,大家估计都要高兴坏了。但是,很不好的是,它出现在了夏季。夏季副高长时间停留,容易出现高温异常,晴朗天气持续太久甚至会导致干旱的出现。

再回到上海和今年。可以从这些天的天气形势图上看到,588线(副高的代称)一直稳定同一个地方,主导该地天气变化。中高纬度环流稳定,少槽脊移动,少冷暖空气交汇,少雨。

那么副高为什么会稳定存在呢?一般来说,要么是环流形势稳定,要么有与之对峙的系统存在(比如南亚高压)。

除此之外,人类活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气中气溶胶的含量,而气溶胶具有阳伞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当大气中气溶胶含量增加之后,太阳辐射会被反射回去,由此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少,气温不会有那么高。

这两年来,因为疫情影响,人类活动导致的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同时减少,所以对天气气候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总体来说,一次极端高温事件的爆发不单单取决于某一单一因素,加之大气过程本就复杂多变,所以详细的过程还是很复杂的。

2023年立夏气温多少度2023年立夏过后热不热

1、春季:

春天由冬转春,天气渐暖,温度上升较快。2月份平均0 ℃等温线已由淮河推过黄河,3月份到达内蒙方南部,4月份除大兴安岭北段、阿尔泰山、天山西部及青藏高原等山地地区外,其它地区都回升到 0℃以上。

东北和准噶尔盆地 0℃至6℃,黄、淮流域和塔里木盆地达12℃至16℃,长江以南达16℃至26℃。春季降水很少,除江南地区产生一个范围相当广阔的春雨区外,其它地区仍是干旱少雨。

2、夏季:

夏天夏季的主要特征是高温多雨。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广大地区7月气温在20 ℃至28℃。淮河流域以南,一般在28℃至30℃。吐鲁番盆地极端最高气温达48.9℃。青藏高原在10℃以下。夏季风来自热带海洋, 是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在长江以南到南岭以北的地区以及新疆西北部山地,占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下,华北、东北大于60%,青藏高原大部分在70%以上。在宜昌以东、北纬26℃至34℃之间是梅雨区,一般 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期, 前后持续近一个月。

3、秋季

秋天秋季是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气温与春季成相反方向变化,由暖变冷,10 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基本上与4月份相似。大兴安岭、天山以及青藏高原地区,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华北地区月平均气温在6℃至16℃之间。

淮河、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地区,在16℃至22℃之间。华南在22℃至24℃之间。降水量较少,除东南沿海、青藏高原东侧、秦岭以南及川黔地区占全年降水量的 30%以上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在15~20%之间。

4、冬季

冬天冬季是全年最冷的季节,1月又是冬季最冷的月份,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国土,平均气温在0℃以下。l 月等温线中的0℃等温线,大致通过淮河、秦岭一直向西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然后穿过横断山脉到达西藏的林芝、德让宗。这条线以北地区,江河一般都冰冻。

东北、西北以及大部分青藏高原,一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其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阿尔泰山及藏北高原还在一20℃以下,大兴安岭以北在一30℃以下。我国的“北极村”漠河镇极端最低气温达一52.3℃。在0℃等温线以南地区,江河无冰冻期,只有飘雪现象。

南岭以南地区都在10 ℃以上。台湾、海南岛南端及南海诸岛都在20℃以上。总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自南向北,随着纬度的增高逐渐降低,南北气温相差极大,达50℃以上。平均每向北增加一个纬度,气温递降1.5℃。

扩展资料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1、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2、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3、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4、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浅论: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

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

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

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中纬地区)统一的。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

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

百度百科-中国的四季气候

百度百科-四季

导读: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立夏节气被称作是夏天的开始,那么2023年立夏气温多少度呢?夏天的到来,人们只关心热还是不热,那么2023年立夏过后热不热呢?对于这些问题,小编做了以下解释,想知道的朋友来瞧瞧吧。

2023年立夏气温多少度

根据历年气象数据统计,不同地区的立夏温度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平均气温约为20℃-25℃,而南方地区则多在25℃-30℃之间。

2023年立夏过后热不热

立夏后天气变热是毋庸置疑,毕竟到了立夏我们就正式的进入到夏季了,立夏意味着夏天将逐渐进如人们的生活,气温越来越高,白天越来越长,开始流行着夏装等清凉打扮。在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春种作物生长旺盛,另一方面就要开始准备夏收的工作了,洒扫仓廪,倒腾到没有消耗完的陈谷杂粮。在南方地区,这个时候主要栽种各类蔬菜。这个世界的养生以顺应天气变化为主,以补为主,尤其是注意补气血以顺应阳气升发之意。立夏后虽天气上会出现大幅度的回暖,但是呢就其根本来讲只有一部分天气会真正进入夏季,虽然全国地区温度普遍都会升高,但也不会到特别炎热的地步。如果气温要想真正的热起来,那么应该是要端午以后。

立夏养生

1、春夏养阳

立夏时节,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生,养生要因势利导,注意养护阳气,切勿损伤阳气。避免炎暑盛夏的“贪凉坏习惯”,如过吃生冷,吹空调过冷过久,睡地板等都会使寒邪进入体内损伤阳气。

夏季养阳还有“冬病夏治”的功效,如在一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做“天灸”可显著振奋机体阳气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2、起居养生

立夏时,昼长夜短,天亮得早、黑得晚,此时人们可以根据这节气变化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立夏

但由于起得早、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故立夏之后人们应增加午休,以促进心阳的恢复,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但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避免出现午睡后的劳累感。

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要适当活动,让身体适当出汗,以适应夏季的阳气舒发、养长之气。同时,立夏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应注意随时增减衣服。

3、饮食养生

立夏之后气温明显升高,机体出汗多。“汗为心液”,容易耗损人体心阴,导致耗气伤津,出现身体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口干咽燥等症状。

此时,应清补养心、滋阴生津,可适当多吃益气养阴清热的食材。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之类,它们的酸味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夏天比较炎热,湿热也比较重,所以饮食方面宜清淡一点。如果本身湿热重再加上吃得太油腻,就会加重我们体内的湿热。

4、运动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但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因为“汗”为心之液,过度汗出会耗损心阴。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5、情志养生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燥热不安。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宁神静心,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应该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立夏

6、午睡转眼睛,效率倍增

立夏后天气炎热,昼长夜短,不少人会渐渐觉得晚间睡眠不足,如果再经过一个上午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可想而知。所以,立夏以后,午睡对防病养生起着关键作用。

午睡前如果能稍稍练练转眼球,不但会增加午睡质量,还能缓解视疲劳,进而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具体的方法是双目从左向右转9次,再从右向左转9次,然后紧闭片刻,再迅速睁开眼睛。

7、晚归梳“五经”,预防中风

很多人有早上梳头的习惯,但是晚上睡前梳头的人还是很少的。这里要教大家的梳头可不是用梳子,而是用我们的手指,而且不是普通的梳法,是“拿五经”。怎么做呢?

先是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回家略作休息以后,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梳3次。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内分泌,增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

8、健运脾胃是关键

进入立夏节气,这个节气脾胃功能也会渐渐好起来,是个养脾胃的好时机。脾胃是人体生产气血的重要脏器,吃进去的东西就是原料,还得要有好的机器才能造出我们需要的能量——气血。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立夏气温多少度,2023年立夏过后热不热”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