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碧空如洗是什么意思?

2.清明气候特点

3.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原文_翻译及赏析

4.清明天气好说明什么

碧空如洗是什么意思?

清明节天气的成语_清明节形容天气好

碧空如洗,汉语成语,指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形容天气晴朗。

碧空如洗

[ bì kōng rú xǐ ]

释义

碧空:浅蓝色的天空。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示例:其时~,有一群大雁鹅正排成人字从高空中飞过。 ◎沈从文《长河·秋(动中有静)》

出处

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用法例句

1. 其时碧空如洗,有一群大雁鹅正排成人字从高空中飞过。 ★沈从文《长河·秋》

2. 清明节这天,阳光灿烂,碧空如洗。

3. 一场秋雨过后,天空碧空如洗。

4. 来到海边,碧空如洗,湛蓝的大海吐着洁白的浪花,海水清澈无比,令人心旷神怡!

5. 早晨,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为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空气十分新鲜,风景十分美丽。

6. 早晨,凉风习习,一望碧空如洗,阳光明媚,树上的新叶在风中欢快地摇曳生姿。

7.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

8. 窗外,碧空如洗,几朵白云悠然地飘过。

9. 昨晚还阴雨霏霏,现在却是碧空如洗。

10. 天气真好,碧空如洗,花树谢了,新叶在风中欢快地摇曳生姿。

11. 灿烂阳光、碧空如洗下的皑皑雪山、蓝蓝海湾、葱葱松柏。

12. 今晨,略微有些北风,但一望碧空如洗,阳光明媚。

13. 天高云淡,碧空如洗,好一片湛蓝澄澈的穹苍。

14. 什么叫万里无云,什么叫碧空如洗,什么叫云净天空,什么叫晴空万里,那么抬头看看吧。

15. 纤尘不染的街道,青翠欲滴的树木,花儿吐娇献媚,碧空如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16.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一只神骏的大鸟翔于空。

17.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毒辣、碧空如洗,伏天正最后发威。

18.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微凉的春风徐徐吹拂,说不出的清爽怡人。

19. 碧空如洗,间有丝丝白云,偶尔还能听到几声鹤鸣。

20. 柳絮漫舞,微风轻拂,淡云流转,碧空如洗。

近义词

晴空万里 [ qíng kōng wàn lǐ ]

晴空:晴朗的天空。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一点云彩。

万里无云 [ wàn lǐ wú yún ]

湛湛蓝天,没有一丝云彩。形容天气晴朗。

碧空万里 [ bì kōng wàn lǐ ]

万里:指面积大,距离长。形容天气晴朗。

清明气候特点

清明节的气候特点如下:

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

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气的由来: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原文_翻译及赏析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代·程颢《郊行即事》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节 , 春游 , 感叹 , 人生珍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地游玩,目睹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但不可乐而忘返。

赏析

古人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句子,而且根据生活的经验,清明这一天常下雨,程颢所写的清明节是一个晴朗的清明,应该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所以诗里感叹“只恐风花一片飞”吧。全诗将春天原野上清新的景致刻画了出来,落花流水虽说不是春天里独有的现象,可是毕竟是会在春日里最先出现的事物,因此诗人将追逐落花这样的游戏也写进了诗里,平添了几许稚趣,或许诗里人是想随漂浮的落花找到流水的源头,累了,于是坐在岸边石头上休憩,临水沉思,就想起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遂起了劝说世人珍惜友情珍惜时光的念头,“莫辞盏酒十分劝”的句子许是如此而来。

这首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四个短句为一部分,后面的为一部分。前面写郊外踏春,后面写春游所得的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样美丽,乡间的景色清新如洗,飘着落花的流水明洌,对疲惫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就是坐下来注视那好像会说话的流水。面对渐飘渐远的落花,诗里人想到了时间的珍贵,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认为人生中会有的事物感情,也终究有一天会烟消云散,好高骛远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

诗里用到的一些辞汇起到了美化主题的作用,像“恣行”,“碧四围”,“兴逐”“苔矶”,“十分劝”,“况是”,“游衍”,“暮忘归”。其实有些地方是有些夸张的,但这更增加了诗句的浪漫色彩,灵动固然来自景致的原貌,但文字功底差的人是写不出如此跌宕的诗来的。

程颢(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程颢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清明天气好说明什么

清明节,如果天气晴朗,说明接下来的天气变化非常平稳有规律,这是一年丰收的好兆头。根据一些经验,清明节是秋天。俗话说得好,“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高粱的收成会很理想,但这不是一件好事。高粱不是大多数农民的主食。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清明节的天气是“清明宜晴,谷雨宜雨”。尤其是突然变冷了,就不好了,因为老人家说“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也就是说只有清明节天气暖和,小麦的收成才会好。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因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时至清明,中国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因为二者相融,让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内涵。清明三候分别为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在清明这天,通常有禁火、扫墓、踏青、蹴鞠、插柳等风俗活动,习惯吃蒿饼、青团、馓子等风俗食物。

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清明》是关于清明节气为人熟知的诗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