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养殖牛蛙

2.怎么养牛蛙?

3.牛蛙的养殖技术

4.潮州地区养殖牛蛙的方法

5.如何饲养牛蛙?

6.牛蛙是怎样繁殖的?(牛蛙是如何繁殖的)

7.如何养殖牛蛙?

怎样养殖牛蛙

牛蛙蝌蚪适应天气吗_牛蛙蝌蚪适应天气

 牛蛙,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而得名,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 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牛蛙的介绍

 牛蛙体大粗壮,成蛙体长20厘米,重达1千克。皮肤粗糙,体背绿棕色,有暗棕色斑纹,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黄皮。

 牛蛙,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牛蛙的养殖技术

 (1)网箱设置

 用来制造养殖牛蛙的网箱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水性, 一般可采用塑料网片或纱窗缝合制成,网箱的规格和形状要因地制 宜,一般以长方形为好,体积不宜超过10立方米,网片缝制好后可用竹片或木条扎成箱架并将网片固定其上,充分张开。在池塘中设置网箱时,可在箱体入水30厘米处绑缚泡沫板或浮性材料,以保证箱内水位的稳定,并在岸边用绳索牵拉以防大风吹动。

 (2)放养密度

 网箱 饲养 牛蛙应充分利用箱内水体,可进行高密度饲养,一般 放养密度为:蟒抖每平方米300-500尾,幼蛙每平方米50-200只,成体蛙80?100只。牛蛙放人网箱后应视其生长快慢及时将大 小蛙分箱分级,以免相互残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合理投饵

 蛙苗人箱后,应视箱体大小以及蛙的数量多少,在箱中设置一

 个或多个饵料盘。每日的投饵数量应根据蛙体大小、天气变化和水温高低来决定,以投饵后一小时内吃完为宜。通常情况下每天投饵两次,上午9一10时和下午5?6时各一次。

 (4)防病消毒

 因网箱饲养牛蛙时放养密度大,蛙群集中,所以应切实做好防病消毒工作,一般每10天用浓度为lppm的漂白粉溶液对箱体进 行泼洒消毒。

 牛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一)幼蛙池的建造

 幼蛙池可建水泥池,也可建土池,面积不易过大,尽量利用小面积的水面集约放养幼蛙。

 水泥池可建数个,每个面积为30一50㎡,四周池壁与池底垂直,池壁高为lm。池内要留1/4的陆地,并铺设砖,用水泥抹面。池中陆地高度为40cm。池水深度可随幼蛙的逐渐长大而从15cm加至40cm。池内一边设进水管,相对一边底部设排水管。为了方便幼蛙登陆,水面应与陆地面接近,或在水面和陆地的交界处搁置木板。夏季在水泥地上方仍应搭凉棚,以免幼蛙被暴晒。随着幼蛙的长大,幼蛙可能从池内陆地上跳出池外,所以水池上方要用网片盖好。

 土池培育幼蛙,面积可在30一200㎡之间,水陆面积比以l:l为好,池堤坡度为1:2.5,池的进水口与排水口之间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于池水排干。池深0.8一1.0m,保持水深0.6一0.8m。土池四周仍要设1.5m高的防逃网,以防止幼蛙逃跑。

 无论用水泥池还是土池培育幼蛙,都应用池中2/3的水面来 种植 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土池陆地上要栽种一些阔叶树或花草,土池南岸仍要搭设遮荫棚,作为夏天降温和牛蛙隐蔽栖息之用。

 (二)幼蛙池的消毒

 牛蛙幼蛙是指脱离蝌蚪期后1一2月内饲养的小蛙,其体重一般在50g以下。牛蛙幼蛙,生长迅速,但蛙体娇嫩,适应环境能力弱,尤其对寒冷和病害的抵抗能力更弱。用于幼蛙池消毒的药物一般为漂白粉或生石灰,用药量标准和消毒 方法 与蝌蚪池完全相同,消毒时间应于幼蛙放养前的7一10天进行,待消毒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放养幼蛙。

 (三)幼蛙的放养

 牛蛙幼蛙以活虫为食,不吃死饵。但人工大规模养殖,活虫等天然饲料无法解决,因此要想方设法驯养它们从幼蛙阶段开始就会摄食蚕蛹、禽畜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等间接的静态饲料,即平常所说的死饲料。实践证明:牛蛙幼蛙驯食效果的好坏与其放养密度的高低有直接的相关关系。牛蛙幼蛙的放养密度宜高不宜低,目前,每㎡幼蛙池放养30日龄以内的幼蛙一般为200只左右,放养30日龄以上的幼蛙为100一120只。

 (四)幼蛙的饲喂

 1.幼蛙饲料牛蛙幼蛙饲料有直接饲料和间接饲料两大类。直接饲料为各种活体饲料,主要有黄粉虫、蝇蛆、蚯蚓、蜗牛、飞蛾、各种昆虫、小鱼、小虾等。间接饲料为各种静态饲料,主要有蚕蛹、猪肺、猪肝、鸡鸭内脏、碎肉、死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2.喂食方法为便于清除残食,防止蛙池水质恶化,减少幼蛙病害的发生,喂给幼蛙的饲料必须投喂在食台上。食台可用泡沫板制作,也可用木框聚乙烯网布制作。用泡沫板制作,一般将泡沫板裁成长50一60cm、宽40~50cm、厚3一4cm,再在其长边的中心点钻个小洞,将一根小竹竿穿过小洞固定在幼蛙池中即可。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制作方法是:先做一个长60cm、宽50cm、高8一10cm、厚2cm的木框,然后将聚乙烯网布拉紧,用塑料包装带压条,再用小铁钉钉在木框的底部。若此食台浮力不足,可在这种食台的两端再缚一条泡沫条,用以增加食台浮力。牛蛙幼蛙食台以每250一300只幼蛙搭设一个为准。

 活饲料投喂可直接放在食台上,而死饲料投喂则需先对幼蛙进行驯事。驯食就是人为地驯养幼蛙由专吃昆虫等活饲料改为部分或全部吃人工配合饲料、蚕蛹等静态饲料。牛蛙的食性并非天生不变的,经过驯化是可变的,而且可塑性还比较大。驯食时间越早,驯化时间就越短,驯食效果就越好,饲料损失越少。一般要求在牛蛙幼蛙变态后的5一7天即应驯食。

 拌虫驯食是将蚕蛹、猪肺、鱼块等静态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加工成直径小于3mm的颗粒饲料放入食台中,按比例在这些静态饲料上放上黄粉虫、蛆虫、蚯蚓等会爬行的活饲料。这些活饲料在静态饲料中间爬行、蠕动和翻滚,从而带动静态饲料的位移和滚动。牛蛙幼蛙见到这些饲料由静变动,误认为是 ?活虫?,在争食活饲料的同时也摄食了这些?动?的静态饲料。拌虫驯食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3静态饲料拌和2/3活饲料饲喂,第二阶段静态饲料和活饲料对半拌和饲喂,第三阶段以2/3静态饲料拌和1/3活饲料饲喂,每阶段7一10天。若效果不理想,可延长时间,直到牛蛙幼蛙能直接摄食静态饲料为止。

 拌鱼驯食是将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布于幼蛙池中,使食台底部的网布沉入水中4一5cm左右。将剁细的静态饲料倒入食台上,使之在食台内漂浮。食台内再放入20一30尾活泥鳅和麦穗鱼。这些活鱼一进食台即会乱游乱窜,从而带动了静饲料的移动和翻动。牛蛙见之误以为是?活虫?而争食。

 抛食驯食是在幼蛙比较安静的堤边斜搁一块小木板,小木板下面安放一个面积为2一4㎡的较大型的食台。每天定时将静态饲料抛向斜搁的小木板上,这些饲料沿着斜放的木板滚落到下面的食台上,牛蛙误以为?活虫?而争食。

 滴水驯食即在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内放置1一2块小石块,食台网底沉入水中4一5cm,食台的正中上方设一条小水管,水连续不断地滴入食台正中,荡起水波和涟漪,再将静态饲料放入食台,饲料在水滴的作用下不断地漂动,牛蛙误以为?活虫?而争食。

 震动驯食是将弹性很好的弹簧安装在食台底部的正中或四角,将此食台安装在牛蛙池四周的堤埂边或池中陆岛上,食台底部离地面5一 7cm,食台上设放静饲料和少量的蛆虫、蚯蚓等,牛蛙看见蛆虫、蚯蚓即会跳上食台。随着牛蛙不断地跳上和跳下,食台上下震动带动了静饲料不停地震动和滚动,牛蛙误大为?活虫?而争食。

 牛蛙食欲十分旺盛,平时蹦跳不停都是为了寻找可口食物。一天之中牛蛙幼蛙摄食的时间一般都在6~7小时以上。因此,饲养牛蛙幼蛙的投饲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喂3一4次,每次投喂的饲料以2一3小时内吃光为佳。其日投饲量约蛙体总重量的10%一15%。

 投饲要坚持?四定?投饲,一般日投四次,即上午8时、11时、下午2时、5时各一次;饲料直径不宜大于3mm,每次投喂的饲料应在2 一3小时内吃光;牛蛙有大蛙吃小蛙、同类相残的习性,驯食期间,不宜将野生幼蛙或野生蝌蚪作为牛蛙饲料,以免驯食失败;驯食牛蛙不可操之过急,要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逐渐培养其对静态饲料能引起条件反射的能力。驯食期间,要逐步减少活饵,增加静态饲料。对已驯化的牛蛙仍应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投喂静态饲料;牛蛙幼蛙移养新环境时,往往不取食,躲在遮阳处或蛙巢内很少活动。遇这种情况,一是增加活饲料的投喂量,二是将不吃食的幼蛙捉住,强开其口,将蚯蚓、黄粉虫填塞进口,促进开食。

 (五)幼蛙的管理

 1.遮荫牛蛙幼蛙体质比较脆弱,惧怕日晒和高温干燥。将牛蛙幼蛙放在高温干燥的空气中暴晒0.5小时即会致死。致死的原因一是高热,二是严重脱水。遮荫棚一般用芦苇席、竹帘搭制,面积宜比食台大l倍左右,高度以高出食台平面0.5一1.0m即可。也可采用黑色稀编的塑料网片架设在幼蛙池上方1.0一1.5m处遮荫,遮挡了60%阳光,既降温,又通气,效果较为理。此外,在牛蛙幼蛙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扁豆等长藤植物,再在离幼蛙池水面 1.5一2.0m高度处搭建竹、木架,既为幼蛙遮荫,又能收获经济作物。

 2.控温牛蛙幼蛙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一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蛙即会产生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会被热死和冻死。盛夏降温 措施 通常是使幼蛙池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或部分更换池水。一般每次更换半池水为宜,新水水温与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超过2一3℃。还可以搭设遮荫棚或向幼蛙池四周空旷的陆地上每天喷洒1一2次水。越冬保温措施,可以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3.防污要经常清扫食台上的剩余残饵,洗刷食台。晴天,可将洗刷干净的食台拿到岸边让阳光暴晒1一2小时后放回原处;若遇阴雨天,则将洗刷干净的食台放在石灰水中浸泡0.5小时,彻底杀灭黏附在食台上的病原体。及时捞出池内的病蛙、死蛙以及其他腐烂物质,保持幼蛙池水清洁。经常消毒幼蛙池,每隔10一15天用1g/m3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对幼蛙池进行泼洒消毒一次,杀灭池水中的各种病原体,以防幼蛙发病。一旦发现幼蛙池水开始发臭变黑,则应立即灌注新水,换掉黑水臭水,使幼蛙池池水保持清新清洁。

 4.除害老鼠、蛇是牛蛙的天敌,对幼蛙的危害更为严重,用鼠药灭鼠和人工捉蛇、驱赶蛇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5.分养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牛蛙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蛙体大小很不匀称,相差悬殊。同期孵出,同期变态的幼蛙,经两个月饲养,大的个体可达100g以上,小的个体还不到20g。因此,在牛蛙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力求同池饲养的牛蛙幼蛙生长同步,大小匀称,方可避免弱肉强食、大蛙吞吃小蛙的现象发生。

 牛蛙的价值

 经济价值

 牛蛙具有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是名贵食品。也可以出口创汇。其皮还可制革,脏可制药;牛蛙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鲜美,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级营养食品;蛙皮可制作高级皮革,其草皮薄、柔软、坚韧,是制造上等钱包的材料,皮带、领带、皮鞋、乐器、外科手术线的优良原料,蛙内脏可以药用,蛙油可制作高级润滑油。

 药用价值

 牛蛙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味道鲜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质19.9克,脂肪0.3克,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食品,备受人们的喜爱。

 牛蛙还有滋补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过多的人以及体质弱的人可以用来滋补身体。牛蛙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阴壮阳,有养心安神补气之功效,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牛蛙的内脏及其下脚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水解,生成复合胺基酸。其中,精胺酸、离氨酸含量较高,是良好的食品添加剂和滋补品。水解的复合胺基酸,经分离提纯,用于医药,化妆工业。牛蛙的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经提取可用於医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如脑垂体激素用作鱼类、两栖类的人工催产剂,利於人工繁殖。牛蛙的胃腺、肠腺及胰腺含有丰富的消化鶤,尤其是水解蛋白质的鶤类含量高,可提取利用。牛蛙的胆汁提取,加工后可作药用。蛙皮可制作外科手术线的优良原料。蛙油可制作高级润滑油。

?

牛蛙的养殖相关 文章 :

1. 牛蛙养殖方法

2. 牛蛙怎么养殖

3. 牛蛙可以怎么养

4. 怎么养殖牛蛙

怎么养牛蛙?

以下是最详细的无公害养殖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蝌蚪培育、幼蛙与食用蛙的饲养、越冬、饲料要求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牛蛙池塘和网箱的无公害养殖,其他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的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自然环境僻静,交通便利。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3 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见表1。

表1 养殖设施

设施类别 池塘或网箱水面面积/m2 陆地面积 水深/cm

池塘a 产卵池 30~200 约为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50~80

孵化池 1~5 - 30~50

蝌蚪培育池 20~200 - 50~100

幼蛙饲养池 5~30 - 30~60

食用蛙饲养池 2~300 约水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50~100

网箱b 产卵箱 1~15 - 30~50

蝌蚪培育箱 5~20 - 50~100

食用蛙饲养箱 8~24 - 30~50

a 防逃围墙一般高度为1.5 m b 网箱设置见附录A。

4 繁殖

4.1 亲蛙来源

4.1.1 从原产地引进经选育的牛蛙亲蛙或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的亲蛙。

4.1.2 国家确认的良种场生产的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亲蛙。

4.1.3 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亲蛙。

4.2 亲蛙质量要求

4.2.1 应符合牛蛙种质标准的规定。

4.2.2 繁殖年龄与体重:以2龄至4龄的成蛙为宜;体重350 g以上。

4.2.3 引进的亲蛙应经检疫,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

4.3 亲蛙放养

4.3.1 池塘(网箱)消毒

放养前10 d左右进行池塘(网箱)消毒。清塘按SC/T 1008的规定执行;网箱置于水中浸泡。

4.3.2 雌雄鉴别

雌蛙咽喉部呈白色或灰白色,鼓膜和眼睛的大小相近,前肢第一指不发达,无婚姻瘤;雄蛙咽喉部呈**,鼓膜明显大于眼径,前肢第一指特别发达,有明显的婚姻瘤。

4.3.3 性比

雌、雄亲蛙的放养比例一般为1∶1。

4.3.4 亲蛙消毒

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 min~15 min,或10 mg/L~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 min~15 min。

4.3.5 放养密度

2只/m2~4只/m2。

4.3.6 饲养管理

亲蛙进入培育池,经2d~3d适应后,开始摄食。泥鳅、黄粉虫、小鱼、蝇蛆、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亲蛙体重的5%~6%,产卵期投喂量为体重的7%~8%;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2%~3%。投饵量应根据天气和前一天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投喂。颗粒配合饲料及块状动物内脏,其最大长度应小于亲蛙口裂宽度的二分之一,泥鳅及小鱼虾等全长应小于亲蛙躯干长的二分之一。

亲蛙池每2d~3d换二分之一左右的水;发现蛙病及时治疗;防偷、防敌害和防逃。

4.4 产卵与孵化

4.4.1 产卵条件

溶氧不低于4 mg/L;水温20~30℃;水中有适量水草。

4.4.2 产卵时间

自然产卵排精多在早晨,雨后天晴时常为高峰期。

4.4.3 卵的收集

产卵后应及时收集卵块,用光滑硬质容器将同期卵块(连同水草)轻轻移入同一孵化池或网箱,严防卵块成团。

4.4.4 孵化密度

孵化池中卵的密度为5 000粒/m2~10 000粒/m2;孵化网箱中卵的密度为10 000粒/m2~20 000粒/m2。

4.4.5 孵化管理

孵化池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加注新水时不得冲动卵粒,并防止鱼、蛙、水生昆虫等的进入;阳光直晒强烈或大雨时应遮盖孵化池或网箱。

5 蝌蚪培育

5.1 池塘(网箱)消毒

按4.3.1 执行。

5.2 施肥、注水

蝌蚪入池前4 d~5 d,每667 m2施粪肥300 kg,或绿肥400 kg。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熟并有1%~2%生石灰消毒,使用原则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培育前期,保持水深约50 cm。

5.3 蝌蚪质量要求

规格整齐;无伤,无疾病;体质健壮;能逆不游动;离水后跳动有力。

蝌蚪的体长与体重见附录B。

5.4 蝌蚪消毒

蝌蚪放养前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 min~15 min,或5 mg/L~7 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 min~5 min。

5.5 放养密度

孵化出膜10d~15d后的蝌蚪,转入蝌蚪池或网箱,蝌蚪池放养密度为300尾/m2~500尾/m2,1月龄后,密度为50尾/m2~100尾/m2;网箱放养蝌蚪的密度为蝌蚪池的2倍~3倍。

5.6 饲养管理

孵化出膜3 d后,首天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熟蛋黄,第二天再稍增加些,7日龄后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蝌蚪100g黄豆浆;15日龄后,逐步投喂豆渣、麸皮、鱼粉、鱼糜、配合饲料等,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00g~700g;30日龄后,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 000g~8000g。

5.7 变态控制

变态适宜水温23℃~32℃;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需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7月中下旬以后孵出的蝌蚪应采用提高放养密度,减少投饵或加注井水降温等措施,延迟变态时间。

6 幼蛙与食用蛙饲养

6.1 幼蛙饲养

6.1.1 池塘(网箱)消毒

见4.3.1。

6.1.2 幼蛙选择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痕,富有光泽,无畸形。

6.1.3 幼蛙消毒

见4.3.4。

6.1.4 放养密度

池塘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50只/m2~100只/m2,体重25g~50g放养40只/m2~30只/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按蛙体大小适时分级饲养。

6.1.5 饲养管理

6.1.5.1 投饲

刚变态的幼蛙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小型动物活体作饵料为宜。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5%~8%;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2%~3%。

6.1.5.2 驯饲

驯食使用池不设陆地,池中应设饵料台;变态后的幼蛙应及时驯食;将饵料台底浸入水中大约2 cm;适当密集饲养;投饲量见6.1.5.1,并逐渐减少小型活体动物投喂量,增加动物肉、内脏和膨化配合饲料投喂比例,一般一周后幼蛙主动食用配合饲料和非活体饵料,完成驯饲。

6.1.5.3 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及时分级饲养;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

6.2 食用蛙饲养

6.2.1 池塘(网箱)消毒

按4.3.1 执行。

6.2.2 放养蛙的消毒

按4.3.4执行。

6.2.3 放养密度

放养量为1.8 kg/m2~2 kg/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

6.2.4 饲养管理

见4.3.6

7 越冬

7.1 越冬方式

越冬方式有越冬池越冬、洞穴越冬、网箱越冬、塑料薄膜大棚越冬等。冬季可用温泉及电厂余热加温饲养。

7.2 越冬环境

越冬场地避风向阳,静避,湿润;越冬池水深50 cm~100 cm;幼蛙、食用蛙越冬池池底应有10 cm~20 cm厚的淤泥;网箱的水深约50 cm。

7.3 越冬管理

秋季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方可解除越冬环境。防治敌害生物和防治水面结冰。

8 饲料要求

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不宜长期投喂单一饲料。

9 病害的防治

9.1 疾病的预防

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

严格进行清塘;

蝌蚪、幼蛙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蝌蚪、幼蛙入塘后,每半月按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或20 g/m3生石灰泼洒一次;

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0 g大蒜头或0.2g大蒜素粉,连续4 d~6 d;

提倡疾病免疫预防;

患病个体应及时隔离治疗,病死个体应及时捞出,深埋处理;

应定时间、定地点、定数量、定质量投喂饲料;

使用的工具要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本标准4.3.4的规定执行。

病蛙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

9.2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见表2。

9.3 常见病的防治

9.3.1 蝌蚪病及其防治

蝌蚪病及其防治见表3。

表2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

有害生物 危害对象 预防措施

肉食性鱼类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清塘

拉网 注水口加滤网

龟鳖类、虾类、蛙类 卵、蝌蚪、幼蛙 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

桡足类、水生昆虫类 卵、蝌蚪 清塘、注水口加滤网

鼠类、蛇类、鸟类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

丝状水生藻类 蝌蚪、幼蛙 捞出,0.7mg/L~1.4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表3 常见蝌蚪病及其防治

病名 发病季节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出血病 5月~8月易发生 体表有出血点,腹部肿大;严重时仰浮于水面 0.5 mg/L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 5月~8月,水温20℃~28℃时易发生 皮肤和鳃表面呈青灰色斑;尾鳍发白,严重时被腐蚀 2%~4%食盐浸浴20 min~30 min,或0.5 mg/L~0.7 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 7月~8月易发生 游动迟缓,呼吸困难;尾部呈毛状物,严重时感染全身 0.5 mg/L~0.7 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

锚头鳋病 6月~11月易发生 肉眼可见虫体;感染处发炎红肿,严重时溃烂 10 mg/L~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 min~20 min

水霉病 2月~5月易发生 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如絮状 5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30 min,连续3 d

气泡病 7月~9月,水温35℃以上易发生 腹部膨大,身体失去平衡,漂浮于水面 及时换水;4%~5%食盐或20%硫酸镁全池泼洒

注: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

9.3.2 蛙病及其防治

蛙病及其防治见表4。

表4 常见蛙病及其防治

病名 发病季节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红腿病 常年可见 后肢、腹部红肿,出现红斑,肌肉充血,舌、口腔有出血性斑块 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或0.3g/m3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

腐皮病 4月~10月易发生 头部表皮腐烂发白,四肢关节处腐烂;严重时蹼部骨外露,四肢红肿 20 mg/L高锰酸钾浸浴30 min;0.3 mg/L~0.5 mg/L 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饲料中补加适量维生素A、维生素B或鱼肝油

肠胃炎病 4月~5月和9月~10月易发生 体色变浅,蛙体瘫软不活动,不吃食 2 mg/L漂白粉(28%有效氯)浸泡饵料台;每天每千克蛙体重0.2g~0.3g酵母片或0.2g大蒜素或0.1g土霉素拌入饲料中填喂

注: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

渔药的使用和休药期按NY 5071执行。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网箱设置

A.1 网箱制作

网箱通常采用纱窗网布缝制,也可采用聚乙烯网片,网目以不逃逸饲养对象为宜。网箱规格一般为3 m×4 m,4 m×4 m,3 m×5 m等,网箱面积一般不超过20 m2,网箱高1.5m。

A.2 网箱架设

养蛙网箱多采用楠竹或杉木架设和固定,网箱一般单排串联或双排并列,网箱间距10cm~20 cm,排间距100 cm~150 cm;网箱水深按表1执行,网箱底离水体底部不少于20 cm;网箱周边上沿内折10 cm,内折后的四角处用线缝合,网箱上方搭盖遮阳网。

A.3 水体要求

架设网箱的水体水位变化不大;网箱架设处底部淤泥不超过30cm;水体放养鱼种时,不宜搭配鲤鱼和肉食性鱼类。

牛蛙的养殖技术

养殖好牛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巡池、及时记录

每天早晨与傍晚必须巡视养殖池,及时记录气温、水温、水质、蝌蚪生活状况(如有无浮头现象,上次饵料吃剩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刚孵出的蝌蚪以及变态高峰期的蝌蚪,尤要注意观察及管理。

2.控制水温与水位

最适宜的水温为23~30℃,若水温高于35℃,则要及时换水。将原池水排出1/4~1/2,引进水温较低的清洁水。如水质污染,也需采取类似的换水措施。

水位一般宜保持水深40~60厘米左右。养小蝌蚪或水温较低时,水位宜低些,相反则应高些。

3.控制水质

蝌蚪池的水质应清洁,水中溶氧量应大于3毫克/升,盐度小于2‰,pH值6.6~8.2之间。水质的好坏一般可用肉眼看水色来估测:

瘦水:水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较少。

较肥水:草绿带黄--较混浊。水中绿球藻、隐藻类很多,还有部分黄绿藻。

肥水:淡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蛙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黄褐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绿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为隐藻和绿球灌。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施于池水中多呈此水色。

病水: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抢救办法是及时移走蝌蚪,然后清理池塘。

水质的恶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外,还可能由于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虫为害致死而尸体腐烂、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

水质污染变质现象一经发现,则要采取换水的办法解决,换水时不要猛然使水温等生态因子差异太大,一般换水量为1/4~1/2,并注意掌握换水时间。养殖蝌蚪最好处在肥水及较肥水中,在人工投饵的情况下,处在瘦水中也可以。

4.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1)发现水面有悬浮杂物、浮膜、死去的蝌蚪等动物,要及时捞出处理。

(2)饵料台要经常取出洗刷、用漂白粉液消毒或日光曝晒杀菌。蝌蚪吃残后留在饵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烂。

(3)经几个月饲养后,池底如积有污泥及洒施后沉水的食物残渣,要及时清除。

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浮头现象

水温较高时,黎明前后蝌蚪一般在水面上浮头,此外天气异常闷热也会浮头,此时必须立即换水或开增氧机。

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为宜;11~30日龄以500~1000尾为宜;30日龄至变态为幼蛙之前以100~130尾为宜。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生育期、体型大小、供饵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可因时、因地及具体条件不同而改变。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在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下,一般从11月至来年3月份即进入越冬期,具体管理工作如下:

(1)使池水保持1米深。使底层水温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层水冻结、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

(2)准备好补水、补氧设备及措施。如发生水位下降或水温低;底层污泥发酵而缺氧情况时,可及时灌水、充气。最好在越冬前做好池底污泥清理工作,以减少耗氧量。

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控制水温在15℃以上,如能达到20~30℃,则蝌蚪仍能正常生长变态。

潮州地区养殖牛蛙的方法

一、土池养殖:

(一)场地条件:水源充足,无污染,pH6.5-7.8,底质可为泥底或泥砂底不宜为沙质底,因砂质底容易泄水。土池应尽量建在暴雨、洪水不涝不淹之地,干旱时能通过抽水,或其他方式解决水资源。另外,也应考虑交通、电力、生活等设施的方便与否,场址宜选择在通风良好,较少嘈杂的地方(二)结构:

养殖池形状:一般为长方形,具体形状要因地制宜、方便管理

大小:以150-300平方米为佳,过大过小都不易管理。

蛙池:一般深为1米,在池中间宜适当加深至1.2-1.4米,以便高温时,蝌蚪避开高温。池底一般为泥质底,有条件的可铺上细沙,便于排污清洗。

饵料台:饵料台个数视池中放养数量而定,饵料台规格一般为1×2米,饵料台网目宜5mm左右,不宜过小以免污物不易于清理。饵料台的设置一般有三种方式:⑴是直接固定于木桩上;⑵用泡沫垫底固定于木桩上,这样,饵料台能根据水位变化而上下浮动;⑶吊挂在遮荫竹架上,易于调节饵料台入水深度。

围网:一般用聚乙烯网,网目5-10 mm,围网高度一般为1米,围网上方内圈5-10cm的倒檐以防小蛙爬出。围网与池埂留有10cm的水沟,以隔离敌害。

遮荫网:遮荫网一般固定于距水面1.5米左右的木架上,在夏天必要时,遮荫网可加至两层,但池与池间遮荫网不宜连接,以免影响通风。

进出水口:进水口比较简单,一般直接进水,也可在进水口设滤网。出水口一般有几种方式:①直接排下层水;②设弯头排下层水,也作溢水口用;③套管式;

(三)管理要点:

由于土池大多为稻田,池中昆虫较多,故放苗前一定要做好清塘清虫工作,清塘用200-300克/立方米生石灰,清虫用3-5克/立方米的敌百虫。

由于土池池底为淤泥,因而要尽量排污,同时减少残饵和底质污染,多用生石灰改良底质,中和酸性。

由于土池有机物含量较多,水质易肥,因而在投药消毒时可适当增加药物浓度,以提高药效。

下雨天,池边淤泥水易流入水池中,传播病原体,要做好防病消毒工作。

 (四)管理要点:

经常刷洗网箱,以保证网箱内外水体交换的畅通。

根据个体大小、水源水质,适时调整放养密度。

池塘未布网箱部分,可养鱼和种水浮莲等,以维持稳定生态环境。

定期消毒,由于网箱养殖水体大,故消毒时,适当加大药物浓度。

由于网箱水体相通,细菌、疾病容易传播,故一旦蛙发病或异常,应尽早防治消毒。

三、水泥池养殖:

水泥池养殖具有管理方便,成活率高,放养密度高特点,但由于其投资大,水温水质不稳定等缺点,目前仅见于福建漳州、东山、云霄等地。

(一)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电力有保障、便宜。

(二)建造:一般水泥池面积不宜太大,面积以30-60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一般采用长方形的池子,便于操作,设置进水孔、排水孔、溢水孔等控制水位,饵料台一般用绳挂于水泥池壁上,或直接以水泥底为饵料台,在池底一侧设一30-50公分的深水沟,供牛蛙游泳或洗 池底时藏身之处。

(三)管理要点:

由于水泥池水温受气温影响大,故应根据气温灵活调整水位及水流量。

及时排水,清池底,为牛蛙提供清新生活环境,但不宜过于频繁,以免打扰休息养肥。

若以池底作饵料台,宜每次投喂前换水、清洗池底,最低限度减少牛蛙摄入污水。

牛蛙各阶段的养殖管理要点:

一、牛蛙的繁殖:

(一)种蛙的选择:雌蛙体表平滑有光泽,腹部膨大柔软,轻轻触摸可感觉到成熟的卵粒,雄蛙前肢婚姻瘤结实,体色鲜亮,无病伤,雌蛙不宜过肥过大(1-1.5斤)以免难产。

(二)种蛙培育:

放养密度:密度一般不宜高于每平方米10-20只,有条件宜尽量放疏。土池中可种植水草,或堆小陆地,以模仿生态环境,繁殖季节前,雌雄分开饲养,繁殖季节可根据条件,挑发情雌雄蛙于产卵池,或将发情雌雄蛙集中放于大池,让其自然配对产卵。

饲养管理:饲养时,饲料中宜拌入适量的鱼肝油或添加维生素A、D、E,加强营养,投喂不宜过饱,防止种蛙过胖造成难产。保证合适的光线环境、清新水质环境,为种蛙性腺发育、产卵,提供良好的条件。

种蛙产卵:当种蛙性腺成熟后,环境适合,种蛙便会发情交配交卵,产卵时间一般集中在早晨4-8时,偶尔下午也有产卵,产卵后应及时收集卵块至孵化池,收集时应小心,不能使卵块受伤,或受精卵使动植物极颠倒。

人工孵化:控制适宜的水温,充足的溶氧,合适的光线,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除敌害,以提高孵化率,正常在3天后,受精卵便能陆续孵出小蝌蚪,这时,小蝌蚪宜继续留在孵化池培育7-10天后,长成绿豆大小再作分池。

二、蝌蚪的培育:

放养密度:一般地10月龄放蝌蚪2000-1000尾/平方米,11-30日龄1000-300尾/平方米,30日龄以后300-100尾/平方米,放养密度根据水质,管理情况灵活而定,也可在蝌蚪池设网箱,随蝌蚪的长大,灵活调节放养水面积。

饲料的投喂:孵化3天后,卵黄囊消失,蝌蚪开始摄食饲料,一般每万尾蝌蚪投喂1个熟蛋黄,逐渐增加或投喂鳗粉,投喂量根据进食情况、蝌蚪活动情况、天气变化等而定。15-30日龄可投喂蝌蚪粉料,45天后可投喂蝌蚪颗粒料。

饲养管理:

⑴根据气温变化,灵活调节水位和流水量。

⑵定期换水,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每次换水量以1/3为宜。

⑶定期做好水质消毒,在下雨、天气变化大、 蝌蚪进食不正常等情况下,酌情进行消毒处理。

⑷及时捞除杂物、死蝌蚪、残饵,清除敌害。

⑸根据蝌蚪规格大小适时分级,逐渐疏散养殖密度。

⑹加强做好蝌蚪的越冬管理:①越冬前加强蝌蚪的营养;②适当换水,调节水质;③适当调节放养密度。

4.蝌蚪变态期的护理:

⑴变态期要控制投喂量,不宜投喂过量 ,以免妨碍蝌蚪收尾完全变态。

⑵变态期宜降低水位以升高水温及适当降低放养密度,促进蝌蚪尽快变态。

⑶设置登陆台,或种植水浮莲,为蝌蚪提供登陆环境。

⑷不宜过早分池,刚变态后蝌蚪宜原池驯化,等完全驯化或体质变好后再分池,天气不好,不宜分池,分池时,可用10-3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浴消毒20分钟。

三、养殖管理

(一)放养密度:刚变态的稚蛙放150-100只/平方米,变态30天后的幼蛙,放养100-80只/平方米,成蛙期放养50-30只/平方米。

(二)饲料投喂:

仔蛙、幼蛙、成蛙都可用浮水性配合饲料投喂。根据蛙大小选用不同型号颗粒大小的饲料。投喂根据蛙体大小、残饵量、进食情况、天气变化而定。牛蛙饲料最好用清洁水浸泡轻度软化后才投喂。

(三)饲养管理:

科学投饵:①投饵量一般以牛蛙7成-8成饱为宜,尤其在高温季节,切忌投喂过量;②饲料定期掺入中草药或适量抗生素,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③投饵宜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以便形成条件反射;④下雨天,一般少投或不投饵;⑤残饵应捞除,以免污染水质。

水质管理:①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灵活调节水位,适当增加流水量调节水温;②在高温易发病季节,适当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进行水质消毒;③及时捞除池中杂物残饵、病、伤、死蛙及腐败动植物异物。

病害防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为原则,通过药物预防,改善环境,科学管理等方法综合防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

如何饲养牛蛙?

最好先请教专家弄清楚究竟是哪种蛙,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不同的蛙类习性差别不小!

如果确实是牛蛙,那么它们肯定不吃面包虫。牛蛙比较“贪婪”喜欢吃比昆虫更大的食物,比如比它们小的蛙类、小鱼、小虾甚至雏鸟!建议弄一些活的小虾小鱼或泥鳅放在大盆子里,再把牛蛙也放进去,只要它饿了就会自己去吃。不过它很可能不会当着你的面吃,必须要在没有人在的时候才会进食。

如果是青蛙,那就要看具体是哪个品种。有些青蛙什么活的虫子都吃,有些只吃飞虫不吃蠕虫。你的青蛙可能是只吃飞虫的品种,养起来会比较困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某些青蛙有这样的习惯:只要吃惯了某一种食物就不会再吃其他种类的食物。如果你的青蛙是这种情况,那么你就只好捉许多种不同的虫子来试,直到找到它爱吃的那一种为止,这是非常麻烦的事,但是有许多动物饲养爱好者经常会有这种经历,只能自己作好思想准备了。

青蛙吃苍蝇等害虫,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必须是活的,躺在那里不动青蛙是不会吃的,要是抓不到活的,可以拿绳子系上虫子在它面前晃来晃去,他照样吃~

幼蛙的饲养管理

刚上岸的幼蛙,由于生理和环境都发生变化,生命力很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如环境干燥,烈日曝晒,大雨拍打等都会使它死亡。要求水温在20-28°C为适,水质要清洁。池水要求5寸左右,池中留三分之一的陆地,供幼蛙栖息。有条件应建几个幼蛙池,蝌蚪一变成幼蛙即移往幼蛙池饲养。幼蛙性好动,而且有强吃弱的弊害,转池时必须按大、中、小三类分池放养,还要经常巡池,视其生长发育情况经常加以调整饲养。在同一池内,力求大小强弱一致。要注意调节密度,每平方米100只左右为宜。如果天气炎热,密度还应减少。如是静水要经常换水,流水饲养也要加速水流,以减少温度的升高和供应充足的氧气。尤其是要在池上搭凉棚,如种丝瓜、葡萄等,尽量减少烈火日曝晒。

幼蛙主要以洗虫为食,这是由于生理结构所决定的。它的头部有一双假眼,其结构较复杂,也较独特,主要靠眼后的一个视网膜来看东西,无论是白天或黑夜,只能看见它活动着的东西,静止的东西则看不见,故它只能捕食蛆、小鱼、红虫、小虾、蚯蚓等.其食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气温在23℃左右时食量较多,温度过高或太低食量都有所减少,甚至有时全部停食。

在大量人工养蛙的情况下,仅依靠花卉招引昆虫是不能满足青蛙要求的,必须采用人工投喂。一般在幼蛙时期,就要进行训练,使之适应吃死饵的生活习惯,如死鱼碎肉、鸡鸭的五脏等。训练的方法有以下的几种:

(l)活饵与死饵混合诱食:在饲料盘中放些碎肉死虫之类,再放数条活泥鳅,将饲料盘的一半放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由于泥鳅在饲料盘中活动,幼蛙看见盘里的饲料都是活动的,就拼命抢着吃。如果没有活泥鳅,可在饲料盘上装一桶水,桶底开一个小孔,使桶中的小一滴一滴地滴在饲料盘的水中,水一震动,盘中的死饵也跟着摇动,幼蛙以为是活饵就都围过来吃。时间一久、幼蛙吃死饵就成为习惯。

(2)用细铁丝姚着死了的虫体或揉成虫样的碎肉条或面团,挂在水中,幼蛙也会去捕食。

(3)直接喂给死饵。幼蛙开始第中个月喂活饵三分之二,死饵三分之一;一个半月时改为活死饵各一半;两个月时活饵三分之一,死饵三分之二;两个半月后可全部喂死饵。死饵须视青蛙体形的大小,一般要切成块,大小以一口能吞下为原则,免得互相争夺而影响生长。

牛蛙是怎样繁殖的?(牛蛙是如何繁殖的)

牛蛙为雌雄异体,繁殖时下水交配,通称抱对。在雌蛙排卵的同时,雄蛙排精,精子在水中游动找到卵,二者结合完成体外受精。牛蛙蝌蚪变态成幼蛙到性成熟,一般需要8-9个月的时间,从体重上看,雌蛙体重在350克以上,雄蛙300克以上达性成熟;而美国青蛙的性成熟在2龄时,体重在500克以上;中国林蛙的性成熟在2龄时,体重在12克以上。性成熟的蛙在外界环境适宜时便能发情,发情的雄蛙婚垫特别明显,呈肉红色,鸣叫并有追逐行为,摄食甚少,表明其急于求偶;当雌蛙不摄食,向雄蛙鸣处跳跃或游动时,表明雌蛙也有配偶要求。发情达高潮时,雄蛙频频鸣叫,急于追逐拥抱雌蛙,但当遇到的雌蛙没有发情时均被甩开。当遇到的雌蛙有配偶要求时,雌蛙常在浅水徘徊或在岸上依恋于雄蛙左右,遇到这种情况,雄蛙便跳骑于雌蛙背上,用婚垫夹住雌蛙腋部开始抱对。

抱对多在傍晚或后半夜开始,抱对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抱对快要结束时,因异性刺激,雌蛙腹腔借助呼吸和雄蛙的拥抱进行有节奏收缩排卵,与此同时,雄蛙放子,并用后肢把卵向后方拨开,产卵全过程持续10-20分钟。雄蛙精子排完后便从雌蛙背上下来,雌蛙潜入水中,雄蛙在周围水面护卵,抱对产卵结束。

牛蛙的产卵时间多在早晨4-5时,也有的在上午6-7时左右,盛期中午也产卵,雨天一般不产卵,但如果头一天下雨,第二、三天转晴,这时候往往是产卵高峰。牛蛙的产卵繁殖期在4-9月间。美国青蛙产卵季节在5月中旬至9月初。中国林蛙的产卵季节在6月初至8月底。

在一般情况下,全部受精卵的受精过程在l小时内完成,时间过长,未受精卵很难受精。通常精于的数量多于卵子数倍,受精机率较高,可达80%以上。但当雌雄比例不当、或雄蛙过于衰老、或水温过低、或水质不良、或产卵地方不适当时,会影响受精率。因此,人工养殖时要创造适宜的产卵条件,选择生长健壮的雄蛙,并注意雌雄比例。在抱对单独饲养情况下,雌雄比1:l的受精率最高;在大群放养情况下,因雌蛙发情往往慢于雄蛙,可依据放养数量的多少采用3:2或2:1的雌雄比例。

蛙的产卵环境要求安静、背风、行人稀少,产卵多在水草多的池边或水中有树荫的地方,水深在15厘米以上。在排卵和排精时,切忌惊动,以免停产。

牛蛙在1年中产卵次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温度,在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每年可产卵数次;在华东地区2-4次,华北1-2次。若水温人工控制在25-27℃的条件下,牛蛙可终年产卵。林蛙的抱对最低温度应在气温5℃以上、水温2℃以上。适宜的抱对温度是水温7-9℃,气温8-10℃,温度过低时林蛙活动较弱,不拖对或抱对时间延长。如果水温低于2℃,雌雄蛙长时间内不进行抱对。美国青蛙的产卵水温l8-30℃.最适水温24-28℃,水温低于l8℃时不发情产卵。

林蛙的抱对时间一般在16-17时,经过4-6小时,多数能够完成抱对,到零点以后陆续开始排卵。有近1/3的林蛙需经30多小时抱对,才能产卵。少数个体抱对时间长达64小时。有时候由于气候条件不好,如低温、大风天气等,就要推迟产卵期,如果推迟时间较长,会影响林蛙抱对产卵规律。种蛙进入水池中,很快即开始抱对,而且抱对产卵的节律和自然状况有很大区别,有的甚至随时抱对随时产卵。林蛙的抱对产卵和牛蛙、美国青蛙的情况一样,必须在浅水中进行,人工养殖就要创造浅水条件,一般水深在10-15厘米。

蛙产卵量的大小,取决于生长发育状况、年龄、营养状况和周围环境。青壮年蛙、营养良好的蛙、发育健壮的蛙产卵量大,水温等环境条件好的产卵量大。在一般情况下牛蛙每次可产卵1万粒到2万粒,有的可产卵3万粒到9万粒;美国青蛙每次可产卵2万粒;林蛙每次可产卵4000-5000粒。一般情况下,刚刚性成熟的雌蛙可产数千粒卵,此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年后的种蛙产卵量虽大,但受精率显著下降。因此,种蛙应选择2-4年生的青壮年蛙。

如何养殖牛蛙?

养殖好牛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巡池、及时记录

每天早晨与傍晚必须巡视养殖池,及时记录气温、水温、水质、蝌蚪生活状况(如有无浮头现象,上次饵料吃剩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刚孵出的蝌蚪以及变态高峰期的蝌蚪,尤要注意观察及管理。

2.控制水温与水位

最适宜的水温为23~30℃,若水温高于35℃,则要及时换水。将原池水排出1/4~1/2,引进水温较低的清洁水。如水质污染,也需采取类似的换水措施。

水位一般宜保持水深40~60厘米左右。养小蝌蚪或水温较低时,水位宜低些,相反则应高些。

3.控制水质

蝌蚪池的水质应清洁,水中溶氧量应大于3毫克/升,盐度小于2‰,pH值6.6~8.2之间。水质的好坏一般可用肉眼看水色来估测:

瘦水:水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较少。

较肥水:草绿带黄--较混浊。水中绿球藻、隐藻类很多,还有部分黄绿藻。

肥水:淡黄褐带绿--混浊度较小。水中蛙藻、金藻、黄藻较多,还有部分绿藻。黄褐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绿色--混浊度较小。水中主要为隐藻和绿球灌。一般用发酵后的粪肥施于池水中多呈此水色。

病水:红色带棕--混浊。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红色甲藻。蝌蚪吃后不消化,且污染水质,使蝌蚪中毒。抢救办法是及时移走蝌蚪,然后清理池塘。

水质的恶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外,还可能由于腐殖质发酵、食物残渣腐烂、水中缺氧,水源被工业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虫为害致死而尸体腐烂、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

水质污染变质现象一经发现,则要采取换水的办法解决,换水时不要猛然使水温等生态因子差异太大,一般换水量为1/4~1/2,并注意掌握换水时间。养殖蝌蚪最好处在肥水及较肥水中,在人工投饵的情况下,处在瘦水中也可以。

4.经常保持池水清洁卫生

(1)发现水面有悬浮杂物、浮膜、死去的蝌蚪等动物,要及时捞出处理。

(2)饵料台要经常取出洗刷、用漂白粉液消毒或日光曝晒杀菌。蝌蚪吃残后留在饵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时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烂。

(3)经几个月饲养后,池底如积有污泥及洒施后沉水的食物残渣,要及时清除。

5.及时处理蝌蚪严重浮头现象

水温较高时,黎明前后蝌蚪一般在水面上浮头,此外天气异常闷热也会浮头,此时必须立即换水或开增氧机。

6.做好扩池工作,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

一般情况下,刚孵出至10日龄的蝌蚪养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为宜;11~30日龄以500~1000尾为宜;30日龄至变态为幼蛙之前以100~130尾为宜。密度的确定与蝌蚪生育期、体型大小、供饵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可因时、因地及具体条件不同而改变。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在温带地区自然条件下,一般从11月至来年3月份即进入越冬期,具体管理工作如下:

(1)使池水保持1米深。使底层水温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层水冻结、积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

(2)准备好补水、补氧设备及措施。如发生水位下降或水温低;底层污泥发酵而缺氧情况时,可及时灌水、充气。最好在越冬前做好池底污泥清理工作,以减少耗氧量。

有条件的池塘,可以控制水温在15℃以上,如能达到20~30℃,则蝌蚪仍能正常生长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