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尘暴是一种天气吗?

2.2000-2010全世界自然灾害

3.新华有哪些好玩的新景点推荐?

4.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产品服务

5.气候变化是怎样引起的?

6.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沙尘暴是一种天气吗?

新华路天气预报_2010新华天气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尘暴 (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天气概念、规定和标准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 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两: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共死亡85人,伤2人,失踪31人。此外,死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的元凶:大气环流

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个匪夷所思的游戏:他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往东南方向抛去,任凭沙尘落下的地方渐渐堆积起一块高地。这个游戏从大约24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上帝至今乐此不疲(200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开始的时间推到了2200万年前)。

事实上,风就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 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 (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我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份,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或许在另一层面来说,沙尘暴也许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发生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为研究沙暴提供塔斯曼海养分以及其它诸多效应等,澳洲曾汇集了许多气候学者。他们发现澳洲沙暴的红色石英沉积物也可在新西兰找到,并且反而肥沃了新西兰的土地;因此澳洲沙尘暴所造成的养分损失却可造成新西兰土地的养分收获。而像是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沉积物根据分析资料也可证明有许多的养料成分也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正因为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盆地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暴能把盘石变得葱葱郁郁的秘密在于,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先生曾说:“沙尘暴的确降低了酸雨的酸性。沙尘及其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 值增加0.8-2.5,韩国增加05.-0.8,日本增加0.2-0.5。如果没有沙尘的作用,那么很多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要严重得多。”也因此,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的出现了。只是我们应该更积极的找寻异常沙尘暴频率发生的机制,以真正解决异常气候变迁所对于环境的危害性。

沙尘暴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2000-2010全世界自然灾害

在2000年至2009年间,全球共发生了3852起国家范围内的自然灾害事件,造成超过78万人死亡,近20亿人受到影响,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约为9600亿美元。我要特别就以上数字强调两点。首先,我们所统计的死亡人数仅局限于由灾害事件直接导致的人员死亡,并不包括灾难发生以后,由于伤口感染、疫病或者重伤不治等原因造成的间接死亡人数;其次,有关经济损失方面的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发生灾害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信息非常有限,因为贫穷国家灾民的财产价值通常被认为低得难以估算。因此,自然灾害实际造成的损失要比我们的数据更令人震惊。" 过去十年里,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事件是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当时导致了22万6408人丧生;其次是2008年突袭缅甸的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它造成了13万8366人死亡;同年发生在中国汶川的大地震位列第三,死亡人数为8万7476人;此外,2005年发生在巴基斯坦的大地震造成了7万3338人死亡。事实上,在前10名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有7个都属于地质灾害。由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更占到自然灾害致死总人数的60%。" 11月7日,在海底太子港郊外一所名叫“诺言”的教会学校发生坍塌,一名男学生被压在废墟下奄奄一息。目前已造成至少30人死亡,不少人仍被埋在废墟中。 9月7日,海地首都太子港遭受洪水侵袭,图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洪水中艰难前行。此次热带风暴汉娜造成至少61人丧生。 2月1日,雅加达市中心的街道上,市民和车辆被困洪水中进退两难。收到暴雨影响,周五印度尼西亚主要机场已经关闭,大约有40架国内航班被迫取消。 9月3日,海地西北部城市戈纳伊夫变成一片泽国。海地公共安全部门3日宣布,海地因热带风暴“汉娜”死亡的人数已升至90人,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戈纳伊夫省有37人丧生。 8月20日,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拉蒙岸,挑水的村民走在干涸的水坝上。该地区已遭受持续三个月的干旱,当地居民严重缺乏洁净水。 9月13日,飓风艾克侵袭了美国的加尔维斯顿和德克萨斯州,超过6000人死亡,城市成为废墟。图为一名被救居民拥抱美国空降救援队队员。 11月5日,在遭受洪水袭击的帕洛波省,一名妇女哭着逃离家园。据悉苏拉维西岛有将近1000个家庭受到洪灾影响。 8月21日,在尼泊尔东部的孙萨利,士兵们帮助转移群众。暴雨导致尼泊尔萨普塔克什河水上涨,致使附近约4万村民流离失所。 2008年01月国际地震灾害报道 : 1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5.4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7年12月30日20时47分58.0秒,在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北纬27.3度,东经139.75度)发生5.4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2乌兹别克斯坦发生4.8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月1日02时23分39.2秒,乌兹别克斯坦发生4.8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3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地区发生里氏6.0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月2日02时54分57.8秒,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地区(南纬5.95度,东经146.85度)发生里氏6.0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4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里氏5.7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月1日14时32分30.5秒,在吉尔吉斯斯坦(北纬40.5度,东经72.85度)发生里氏5.7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5印度尼科巴群岛发生4.9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月6日04时01分57.2秒 在印度尼科巴群岛(北纬5.6,东经94.55) 发生4.9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6希腊斯巴达附近发生6.5级地震 北京时间2008年1月6日13时14分,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中南部斯巴达附近发生里氏6.5级地震,目前没有人员伤亡的报告。(新华网) 7危地马拉6日上午发生里氏5.1级地震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发布的消息,危地马拉6日上午发生里氏5.1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新华网) 8美国俄勒冈海岸远海发生6.3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1月10日09时37分19.4秒 在美国俄勒冈海岸远海(北纬43.95度,西经127.3度) 发生6.3级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网) 雪灾: 1月5日开始,伊朗遭遇10年来最严重的大雪袭击,目前已造成21人死亡,88人受伤。 (新华网) 2008年01月国内自然灾害报道: 1重庆遭受持续旱灾 截止12月20日统计,大足、万州、城口、秀山、酉阳、武隆等19个区县的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48.05千公顷, 15.4万人、9.15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饮水困难。 2重庆遭受持续旱灾 截止12月20日统计,大足、万州、城口、秀山、酉阳、武隆等19个区县的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面积48.05千公顷, 15.4万人、9.15万头大牲畜存在临时饮水困难。 (新华网) 3黄河宁夏段出现234公里流凌 从2007年12月28日起,黄河宁夏段的河面上开始出现流凌,截至2008年1月6日,黄河宁夏段累积流凌长度约为234公里,最大密度超过50%。 (新华网) 19:5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大地震。据四川省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最新进展情况通报,截止5月13日下午16点,四川省内灾情为:死亡已超过12000人,受伤26206人,被埋9404人,损害房屋346万间。 9月,飓风“艾克”狂袭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掀起的滔滔巨浪淹没了数百公里的陆地,百万户人家的电力供应被中断,并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印度洪水泛滥已导致173人丧生;尼泊尔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45人死亡;墨西哥东南部地区连降暴雨,多处河流水位暴涨引发洪水,受灾人数近43万;阿尔及利亚洪水泛滥至少30人死亡;海地因风暴灾害造成793人死亡 10月,肯尼亚暴雨洪灾致30万人无家可归;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伯利兹、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灾,洪都拉斯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暴发洪水,约19万3000人受到影响,初步估计有23人遇难。预计暴雨还将持续一、两天。哥斯达黎加的降雨量已达到40年来的最高点。目前洪水已造成7人死亡,470个社区的9万多居民受到影响。危地马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伯利兹也有共计5万人受灾。越南遭遇35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所引发的洪水 暴风雪袭击美国中西部 致“总统山”关闭 11月:澳大利亚遭超强风暴袭击20万户断电数千房屋被毁;巴西洪灾已致89人死亡 150万人生活受影响;斯里兰卡普降暴雨,洪水泛滥,致使37万人撤离。本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北部港市贾夫纳(Jaffna),共有6万人无家可归。 12月:法国中部地区从13日开始出现持续降雪,持续降雪造成供电设备严重损毁,导致法国中部多姆山、阿韦龙、洛泽尔、康塔尔、上卢瓦尔、科雷兹等6个省份的近10万户家庭供电中断;哥伦比亚遭遇连续强降雨,5万人无家可归;美国遭受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暴风雪袭击,给其经济社会带来较严重影响;12月12日,美国东北部地区的7个州遭受风雪袭击, 125万户居民和大量工商企业供电中断,很多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同日,一向温暖的美国南部地区也遭遇风雪袭击; 紧接着,12月20日—24日,美国大部分地区又一次受到持续暴风雪侵袭。

新华有哪些好玩的新景点推荐?

新化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它的梯田和森林公园都是自驾游的好去处。适合春秋两季,风景真的无限。可以选择天气好的周末,带上家人一起玩。下面就来看看新华值得一去的景点吧!

紫鹊界梯田景区

地点: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

层层阶梯在阳光的照射下棱角分明,金黄的麦田格外水汪汪的还带着微微的雾气,梯田的边缘就像地理课上的等高线,一层层切割着山谷。

在阳光下,人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向远方。

因为梯田四季景色不同,很难想象在不同的季节会是什么样的美。也许这就是山上有这么多摄影客栈的原因。

梅山龙宫

地点: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尤溪乡高桥村

门票价格:98元/人

洞内景观丰富多彩,有无数独特的景观,既有大量姿态各异的流石景观,也有精美绝伦的石笋、钟乳石。

坐在安静透彻的水面上摇摇晃晃的船里,很有味道。在洞穴里,你可以看到许多自然形成的岩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太美了。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景点位置: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

交通:长沙经上瑞高速到楼新高速,再往新化方向行驶68公里到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

五一的时候,千年银杏很旺盛,十里的杜鹃花很漂亮,大片大片的,还看到了紫色的杜鹃花。山上有丰富的水,还有许多溪流。在炎热的天气里,许多地方可以涉水而过,你可以开车到山顶1680米。盘山山路本来很危险,但是路况很好!空气很清新!散步似乎也是一个好地方!

新化古桃花源

景点位置:湖南娄底市新化县冯佳镇下团村

古桃花源景区由下团村古桃花源、红二方面军司令部旧址、中东梅山庙三个景点(点)组成。

在村子里转悠,路边桃树成林,老人和孩子在屋前屋后忙着玩耍。可惜春天不是三月。回来的时候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也可以感受一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古风,青石小路,桃花拂脸,走进画面。

新华的风景不错。这是周末自驾游的最佳去处。假期你应该在大自然中放松一下!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产品服务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简称“中国电视网”,是新华社主办的面向海外播出的包含多个电视频道的、以直属台和附属台方式推广的电视网。它已被中央明确为国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广电总局2009年12月14日以519号函作出《关于同意新华社开办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的复函》。与此同时,新华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办理了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及中国电视网亚太台运营有限公司的注册手续和频道登记手续。

按照规划,到2014年,新华社海外电视新闻环球频道节目信号覆盖全球近100个国家及地区并逐步进入海外电视网络;到2020年,海外电视新闻环球频道成为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电视新闻终端。为此,按照中央在讨论批准中国电视网方案时提出的“牢牢控制内容,制播有序分离,公司方式运作,争取市场融资”的方针,拟采取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跳跃式前进的策略,尽快实现中央提出的目标。

中国电视网中文台、英语台以中文环球新闻频道和英语环球频道(CNC World)为主要频道,以播出新华社自己采制的世界新闻电视节目为主要内容,以正点滚动播报最新收到的新闻,打通整个频道的时段,发挥新华社记者分布广泛、源源不断把新闻传送到总社的优势,运用新闻滚动更新的要素,从而实现突出频道品牌的目标,扩大影响力,培养受众收看新华社电视节目获取最新新闻的习惯。随着业务的发展,将逐渐增加法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等的新闻电视频道;同时,还将逐渐组织孔子频道、环境频道等的制作。

中国电视网作为一个面向全球传播的电视新闻频道,是新闻电视台,而不是以对外宣传形式出现的台;是国际新闻传播台,而不是单纯以中国新闻内容为主的台。概括起来说,就是:遵循普遍规律,突出中国视角,体现报道的多样性、全面性和各种人群对世界的内心感受,使国际电视新闻报道多一种信息源和声音,使全球受众多一种选择和判断,通过努力,最终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新闻电视网。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使用的“电视网”(NETWORK)模式,是世界大型电视机构规模化扩大市场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中国电视网使用特许加盟经营模式,不断地植入不同地区的电视频道之中,组建自己的直属台、扩大自己的附属台,实现全球范围的规模化运营。参照国际模式,并根据中国国情,中国电视网包括主台(节目中心)、直属台、附属台等层次,形成完整架构:

(1)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部设在北京新华社总社,与新华社音视频部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事业性质的制作、管理机构;

(2)新华社音视频部(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将制作编排完整的全天候播出新闻频道授权给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有限公司,由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有限公司向境内外直属台、附属台授权经营;

(3)直属台是新华社以电视节目内容、品牌及资金等,保持绝对控股并与社会资金、技术进行合作,在世界重要地区组建的电视台,以公司方式或者机构方式运作;

(4)附属台由中国电视网通过各大区域直属台以新华社全频道节目方式进行合作,主要通过节目输出和广告、收视费等方式组织广泛合作。

为此,以一套完整的多种形式法人治理结构组织运营:

(1)新华社音视频部作为受权经营新华社电视资产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与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编辑部实行独立事业法人治理。

(2)同时,在境内外拥有一系列公司:中国电视网有限公司、新华音像中心是新华社全资公司;在境内成立合资的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有限公司,由新华社绝对控股,吸收社会资金投资参股海内外各电视台;

(3)在海外和新媒体领域,根据覆盖对象地区和媒体形式的差别,分别成立合资的各直属台,由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公司绝对控股,吸收社会资金参股。

(一)中国电视网有限公司的架构

中国电视网的内容由新华社制作、提供并掌控。

新华社音视频部以所属的新华音像中心为企业平台,于2009年12月在香港成立了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并在北京注册成立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按《新华社音视频业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在境内外分别设立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是投资管理性质的企业,不向社会出让股份。它主要负责新华社在世界各地发展和管理电视台的业务。

(二)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有限公司的架构

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负责使用新华社音视频部(中国电视网)所授予的全频道节目使用权,向境内外直属台(包括亚太台、北美台、欧洲台、非洲台以及境内的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台)授权使用。各地区直属台将受权获得的节目资源转授予各地区附属台使用。

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有限公司由新华社绝对控股(即51%以上股份),其余股份向社会投资者出让,以获得新华社新闻电视制作业务和市场传播的部分资金。

(三)中国电视网世界各地区台的架构

中国电视网台在海外的业务,主要是落地、推广、广告等市场性工作。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公司在持有51%以上的绝对控股权的前提下,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吸收资金,组建若干个地区性直属台(2010年底之前成立亚太、北美、欧洲、非洲台;2011年成立中东、拉美、亚欧台)负责市场运营。

其所在区域的各主要城市的落地入户工作,由这七个直属台(公司)负责,视情况组建落地对象城市的附属电视台。对其所组建的下属城市台拥有相对控股权(即最大股东地位),掌握董事长、台长等职务的安排。

直属台向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有限公司支付节目使用费用,投入资金组织当地频道渠道推广以及本地化工作,所获得的收视费、广告费等收益均归直属台所有。节目使用费用由中国电视网节目运营有限公司根据直属台所分工运营地区的市场盈利能力商议确定。 (一)新华电视亚太台运营有限公司

新华电视亚太台运营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在香港成立,主要负责新华社电视终端在亚太地区的市场经营业务,新华社保持51%以上股份,同时,向亚太卫星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以换取其卫星频道服务,用于新华社电视频道节目在覆盖亚太地区的卫星上的播出;向其他投资者出让股份。股份出让后,亚太卫星公司、现金投资者公司分别在新华电视亚太台运营有限公司各占有董事席位。

亚太台、北美台、欧洲台、非洲台的下属城市台可使用直属台和附属台两种方式建设。其建台进度视资金运营状况决定。初步规划,2010年建成8个地区台,2011年建成14个地区台,2012年建成12个地区台。

亚太台运营公司负责建设香港、澳门、悉尼(以上三个城市台2010年建成)、曼谷、新加坡、新德里、奥克兰(以上四个城市台2011年建成)、首尔、东京、大阪、吉隆坡、孟买、卡拉奇、墨尔本(以上七个城市台2012年建成)的中国电视网地区台。

(二)中国电视网北美台

中国电视网北美台参照亚太台公司模式建设,负责建设纽约、洛杉矶(以上两个城市台2010年建成)、温哥华、多伦多、华盛顿、旧金山、芝加哥(以上五个城市台2011年建成)、费城、底特律、波士顿、迈阿密、渥太华(以上五个城市台2012年建成)等地区台。

(三)中国电视网欧洲台

中国电视网欧洲台参照亚太台公司模式建设,负责建设伦敦(以上一个城市台2010年建成)、曼彻斯特、都柏林(以上两个城市台2011年建成)等地区台。

(四)中国电视网非洲台

中国电视网非洲台参照亚太台公司模式建设,负责建设内罗毕、约翰内斯堡(以上两个城市台2010年建成)、拉各斯、达累斯萨拉姆、开普敦(以上三个城市台2011年建成)等地区台。

(五)中国电视网中东、拉美、亚欧等台,除英语节目外,还将通过本地化运作方式,组织译制成当地语种进行播出。

经过2010年上半年筹备、下半年尝试实施,有一年时间积累,可基本形成中国电视网及其直属台、附属台架构及运营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

附:覆盖地区计划表(35个) 时间 地区 总数 2010年 香港 澳门 悉尼 纽约 8个 洛杉矶 伦敦 内罗毕 约翰内斯堡 2011年 曼谷 新加坡 新德里 奥克兰 14个 温哥华 多伦多 华盛顿 旧金山 芝加哥 曼彻斯特 都柏林 拉各斯 达累斯萨拉姆 开普敦 2012年 首尔 东京 大阪 吉隆坡 12个 孟买 卡拉奇 墨尔本 费城 底特律 波士顿 迈阿密 渥太华 不确定时间 台湾 1个 CNC播报当天全球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新闻事件以及时政、财经、社会、人文类深度专题报道,同时关注中国热点话题。全球多达120多个分社的CNC记者,通过现场报道、连线报道、访谈、分析、背景介绍,以其所见所闻,呈现独到见地。CNC记者广布中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报道这个崛起的大国。 中国电视网中文台2010年1月1日开播,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节目构成了一个内容鲜活、形式多样、体系完整的综合性新闻频道,新闻节目包括《最新播报》《太平洋时间》《中国时间》等动态新闻栏目,以及《新华视点》《纪实》《天下大事》《环球行走》《生活·时尚》等专题新闻节目。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不仅打造精品栏目,也注重树立直播品牌《环球直播》,在重大和突发事件面前果断出击、发挥全能,展示出强劲的直播能力。

《最新播报》放眼全球新闻源地,打破地区界限,按照新闻的重要程度进行编排,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报道手段,以中国眼光解读国际新闻,以国际视野报道中国新闻。

《中国时间》以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新闻事件为依托,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观点,突出中国元素,展现中国与世界的交互关系,满足海外受众对中国的资讯需求。

《太平洋时间》内容涵盖了环太平洋地区内发生的新闻事件,集当地时政、财经、社会、人文于一体,展现该地区的地域风貌,突出本地区与世界的联系,贴近亚太地区的受众需求。

《新华视点》注重挖掘新闻深度,传递权威声音,彰显媒体社会责任。通过故事化的表达,直击社会热点、解惑事件疑点,理性引导舆论,以扎实的深度调查和深刻的评论员评论共同打造新闻制高点。

由朱玉工作室承制的《天下大事》分为周三版和周末版。周三版为演播室访谈,邀请资深专家对国内外大事进行深度评析,兼具舆论锋芒和轻松调侃。周日版为面对面的高端访谈,嘉宾涉及政治、经济、民生等各个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也包括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人物。

《纪实》栏目作为给纪录片设置的播出平台,以真实的镜头影像、朴素的语言叙述、细微的生活情绪记录世间百态,通过人物采访以小见大,展现千差万别的风土人情,反映人类共同的心理情结。

《瞬间60s》是一档滚动播出的新闻节目,用6-10组新闻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当天发生的全球重大新闻,突出时效性和信息量。如遇突发事件,则以专题播报的方式全景展现。

作为一档全新的旅游类节目,《环球行走》栏目以专业的电视眼光记录世界各地的人文风貌,同时又以旅行者的身份带领观众踏上旅程,带着思考看风景,在“行走”中体味自然之美、人文之妙。

定位于传播引领时尚生活理念的《生活·时尚》节目关注“国际公民”需要的文化与精神修养,内容涉及人们关心的财经生活、时尚资讯、名人名品故事、美食与风情等,彰显中国人的时尚价值观。 中国电视网英语台(CNC WORLD)2010年5月1日起试开通,7月1日正式开通。它的新闻节目有:《世界新闻》滚动报道全天发生的重大国际事件,依托海内外分社的记者,报道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突发事件,并引入新华社英文快讯文字滚屏。

《国际观察》为展现中国视角、国际视野的国际新闻深度评析节目,通过对国际重大和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入、多角度解读,把观众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环球掠影》是一档文化栏目。以记者体验的方式向观众介绍全球各地的自然风光、社会文化、民俗民生、经济走向、科技发展,从小人物、小故事、小现象入手,引出全球性话题,展现世界动向。

《中国报道》带您走近崛起的中国。新华社在中国的每一个省、市、自治区都拥有分社和记者,依托北京总社,全面报道在中国发生的以及全世界的涉华事件,并以新视角为观众剖析事件脉络。

《中国观察》为日播英文专题新闻杂志,对当日中国发生的新闻进行全景式扫描,撷取适合对海外报道的事件进行“讲述式”报道,并邀请资深评论员和专家组织深度访谈。

周一到周五分别为《中国经济》、《中国政治》、《科教环境》、《海峡两岸》、《中国时尚》,周六播出《文化旅游》介绍中国文化、展示中国风光,周日对一周新闻进行扫描。

《经济新闻》带您了解当日发生的重大财经新闻,侧重专题类综述和分析。

《文化新闻》带给您动态的社会和文化资讯。每日报道当天重大的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教育及社会新闻,定期策划专题节目,深入事件本质,多角度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

《纪实》是一档不定期播出的专题类节目。对重大事件、新闻人物进行专题深入报道。内容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以全新视角剖析新闻本质。

《天气预报》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公司制作。全天滚动播出,资讯覆盖全球400多个城市地区,为您带来即时更新的天气情况和城市预报。 与综合性频道和中文新闻频道不同,中国电视网的定位是世界范围新闻电视频道。全球范围能够做出世界新闻电视频道的机构数量不多,知名的不到10家。按照如下指标:

1、使用国际通行语言;

2、新闻节目占频道全部节目之比;

3、新闻首播量;

4、覆盖地区人口和实际进入国家地区数量;

5、知名度和美誉度;

6、营业额和利润额。

以新华社的条件,与各大电视机构相比,采集人力的布点优势,能够支撑起新华社兴办的电视台迅速崛起于世界媒体之林。

通过全球性的布点、连线、成片、结网,建设自己的海内外播出系统,灵活而广泛地运用卫星、有线、手机、网络等各种渠道组织传播,尽快实现全球范围播出。 中国电视网的业务架构中,还包括如下终端业务:

(1)新华社手机电视台已经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上线,并进入收费期,正在积极拓展业务空间,争取吸收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有实力企业的参股合作,并以合作方式兴办动画频道、股市频道、文艺频道等,扩大新的客户群。

(2)中国电视网官方网站,向用户提供精选的视频节目服务,展开收费服务与有奖收看相结合的尝试;结合发展以视频为引领的新媒体业务,建设手机WAP网站、大屏幕远程管理等专业技术型网站;结合所拍摄的专题、专栏电视节目,建设“感动网”“杰出人物网”等主题垂直门户网站,通过多种渠道扩大新华社电视节目的影响。

(2)新华音像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推动新华社电视节目特别是精品节目用光盘、硬盘等载体扩大传播面;出版文刊光盘合一的综合杂志《新华视点》《纪录中国》等;并积极参与卫星传输平台的基础建设;设立多媒体实验室,研发以“新华”作为标识的数码产品,追踪新电子介质出版的趋势,争取在政府部门指导和支持下,成为新介质出现的行业标准制定者。

以上均属于终端项目,将随着世界各地区台的推广,同步进入各地各城市的新媒体播出终端。 为适应中国电视网的发展需要,根据新华社电视资源情况建设五个基础平台:跨国直播联盟;电视节目交换交易平台(环球电视节目交易所);世界音像资料馆;电视专题片拍摄平台;公益传播制作平台。

1、跨国直播联盟:2010年初,新华社能够实现直播常态化,每天推出30分钟的直播节目《环球直播》。至2010年底,搭建直播资源共享平台,遇重大新闻或突发事件,达成与世界主要电视媒体随时交换直播信号的协议,实现直播资源共享。

2、电视节目交换交易平台:第一步实现亚太地区各电视台节目交换,与亚广联的节目形成错位和补充;同时,成立年会或论坛。在此基础上,开发建立金融模型,组织电视节目网上交易。

3、世界音像资料馆:以新华社拍摄的节目为基础,综合收集世界各国电视机构、通讯社、社会组织所提供的视频节目交换内容,组建世界音像资料馆。分三个子库:中文、英文、人物。完成资料馆内部体系建设,按照世界级音像资料馆标准,对现有的数据储存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规范数据加工流程,设立视音频修复室、上下载控制中心、编目标引中心、查询检索工作站;组建一支资料分类、筛选、编目专业化队伍。

4、电视专题片拍摄平台:提供项目制平台,吸引社会各种机构和个人以资金、智力、劳务、播出渠道等各种形式的投入,参与人物、纪实、风光、历史等各类专题电视节目的拍摄,2010年启动《制高点——环球****志(经济、文化两大系列)》《制高点——瞻望新一轮世界竞争(政论片)》《感动中国——道德模范人物志》《我们***人》。以****节目拍摄为基础,联合清华大学,建设“****评价体系”并成立相应的研究中心。

5、公益传播制作平台。成立相关基金会,作为吸收可投入拍摄公益广告片资金的平台,以拍摄中国电视网播出的公益广告为目的,组织拍摄传播国家形象、地区形象、行业形象的各种主题广告,特别是英语公益广告,填补目前国内存在的空白。在积累到一定实力后,以基金会形式,积极组织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儿童、环境、教育等主题的环球电视报道等活动。

气候变化是怎样引起的?

气候变化的原因

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展示过去1765-2100年间的气候变化,及预测未来的气温变化。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化?

过去一百多年间,人类一直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来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燃烧这些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使得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有约1/5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排放的。另外,一些特别的工业过程、农业畜牧业也会有少许温室气体排放。

在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1979年至2005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4%。在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对变化上,虽然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消费量却在不断上升,目前,煤炭消费占约67%,加之中国能源效率并不高,如此高度依靠煤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我们所知的事实

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严重性和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的了解仍在不断深入,但科学家已证实了以下几点:

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在大气层里形成了温室效应,阻止热力反射回太空,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

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会释放更多二氧化碳至大气层

二氧化碳虽不是最强的温室气体,但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增强温室效应的元凶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六十五万年来最高

90年代可算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而1998年是当中最炎热的一年

以下数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摄氏1.3度看来是无可避免的。限制升幅在摄氏2度以内,是防止气候变化带来更严重灾难的唯一方法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再不被控制,气候变化的速度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

气候反馈机制极可能带来急剧而不能补救的连锁反应,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到了什么程度会导致“世界末日”

温室气体是元凶

地球大气层是由一层层气体组成,气体把热量罩住,维持了地球上的生命。可是,燃烧化石燃料和采伐森林,增强了温室效应,加上原有气体天蓬,导致了更多热量被笼罩。结果,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使世界气候失去平衡。

森林破坏

森林破坏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来生长,但枯萎、腐烂或燃烧后便会释放出来。植物腐烂也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厉害的温室气体-甲烷。所以,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树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便会释放出来(例如森林火灾、或燃烧薪柴)。森林采伐和退化可以说是双重的破坏。过去150年,三成的二氧化碳释放是来自森林采伐,不过相比全球森林所储存的碳,仍是一个小数目。单是加拿大和俄罗斯的温带森林便储存了世界四成的碳存量。

科学共识

事实上,全球科学家达成了一致共识,正在发生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包括燃烧化石燃料,如果我们不及时制止,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而且,科学家也一致呼吁,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制止气候剧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陆续发布了4卷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向全世界***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人类活动,尤其对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正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元凶,全球升温威胁就在眼前。IPCC因为其对推动气候变化政策、提高民众意识方面的巨大贡献,荣获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浓缩了全球几千位科学家在过去六年对气候变化的原因、程度和未来变化预测、对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影响、应对措施的评估等方面的最权威共识。在其第一卷《气候变化2007:科学基础》里,道出了全球科学家的重要共识:

1. 绝大部分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全球升温非常可能是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相对于第三次评估报告的“绝大部分过去50年观测到的变暖现象可能源于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其中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2. 按目前进展趋势,在最坏的情况下,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就可能陡升6.4摄氏度。

3. 过去50年,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过去12年中,11年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

2007年6月,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强调,虽然在细节上还存在分歧,但关于气候变化的主流观点已经趋向一致,即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已经对环境产生严重后果,其形成与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密切相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IPCC中国专家组成员赵宗慈指出“全球变暖是个大趋势,中国也不能幸免。最近100年里,中国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温暖,特别是近50年来,中国地区气候变暖的平均幅度比全球变暖平均水平还要高0.6度~0.9度。”中国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进行着积极的应对。

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

2010-4-28 18:55:28

简要内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提出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的警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自成立至今,IPCC一共发表了4份关于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这些报告的制订过程,代表了人类对气候变化逐渐加深认识的过程。其间,科学界和企业界曾经有一些意见认为,地球正在经历的升温是更大尺度的自然气候波动的一部分,并不是人类活动所致。但IPCC于2007年发表的第四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报告在详细计算了各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可以肯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关键字点击:气候变化

新华网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李雪梅)提起气候变化,许多人会简单地理解为刮风、下雨、天晴、天阴的天气变化。但事实上,气候变化的含义并非如此。

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而气候则是指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甚至数百年以上)天气的平均或统计状况,通常由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以及距平均值的离差值来表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热、干、湿等基本特征,即地球上某一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气候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等的变化。人们常说的全球变暖就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 “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这就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气候变化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后者尤其受到关注,它已严重影响到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诸多方面。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嫦娥五号回家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12月17日,工作人员在搬运嫦娥五号返回器。

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12月17日,在北京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人们在欢迎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当晚,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嫦娥五号返回器被空运至北京并正式回到“出生地”——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将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

成功

12月17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庆祝

12月17日,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庆祝。

坚守

12月15日,四子王旗民兵骑兵连在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场区附近巡逻。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时间临近,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骑兵连在严寒中驻守着陆场区。

中国太极,成功申遗

太极拳爱好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太极小镇习练太极拳(无人机照片,12月16日摄)。

新华社发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一家太极拳学校的学员在太极拳博物馆前表演太极拳(无人机照片,2018年6月29日摄)。

飞机维修课

12月17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飞机维修专业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采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增设航空服务、飞机维修、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先后与全国4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参加公祭仪式。

孤岛医生

余家军驾船出诊(1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的库区深处,有一座被称为“海岛”的孤岛,原来住着40多户贫困户。看病难,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

“以前岛上没有卫生站,村民看个小病都要划两三个小时的船到麻埠镇卫生院,如果遇上急病往往会被耽搁。”42岁的村医余家军说。

后来,当地政府用活动板房在水面搭建了一个简易卫生站,但日常出行、出诊依然要靠划船。作为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唯一的村医,余家军1999年从卫校毕业后回到齐山村。为了给岛上的乡亲看病,余家军和妻子将家安在一条木船上,取名“海岛卫生站”,划着木船出诊。这一划,就是21年。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状况,余家军感受到一个接一个的变化:卫生站从活动板房改建到“孤岛”上,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余家军把出诊的木船换成更安全的铁船;村里的贫困户逐步脱贫。

虽然岛上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但余家军放弃了出去的机会。他说只要村民需要,自己会一直守在这里。2020年,余家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雪后青海湖

12月17日拍摄的冰雪覆盖下的青海湖一角(无人机照片)。

冬日时节,雪后的青海湖在冰雪装扮下宛如童话世界,冰雪覆盖的湖面如同破碎的玉带,形成独特的景观。

12月17日,羊群走在被冰雪覆盖的青海湖湖畔(无人机照片)。

冰瀑玉壶

12月16日,游人在陕西壶口瀑布景区“冰瀑玉壶”景观前游览(无人机照片)。

近日连续降温,位于秦晋峡谷的黄河壶口瀑布形成“冰瀑玉壶”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熊猫戏雪

12月17日,两只大熊猫幼崽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雪地里嬉戏。

近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降雪天气,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一片银装素裹,大熊猫在雪地里嬉戏,享受降雪带来的乐趣。

“微”视界

12月16日,“济南微雕”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展示自己创作的微雕作品。

今年71岁的王天明从事微雕创作35年,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能在玉石、壶、米粒等材料上雕刻,还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微雕是门感觉的学问。王天明在做微雕时凭肉眼和感觉完成,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练习获得的手感。他介绍,从事微雕首先得有一定的书法与绘画基础;其次是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再者,从事者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微雕是枯燥细致的活,没十年二十年根本练不出来。毫厘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一把刻刀,雕刻人生奇观。

新华社发(赵晓明 摄)

冰雪“世外桃源”

这是12月17日拍摄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一处乡村雪景(无人机照片)。

当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普降瑞雪。崇山峻岭中的美丽乡村银装素裹,仿佛冰雪中的世外桃源。

黑颈鹤过冬

黑颈鹤在自然保护区里飞翔(12月12日摄)。

近日,来西藏拉萨市林周县越冬的黑颈鹤逐渐增多。林周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3年,2003年被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雅鲁藏布江中游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在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这里便会迎来成群的黑颈鹤过冬。

银西高铁沿线车站即将投运

12月14日,工人在银西高铁庆阳站进行施工作业。

目前,银(川)西(安)高铁沿线各车站即将投运。据了解,银西高铁北起宁夏银川市,向东南经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等地,至陕西省西安市。银川至吴忠段已于去年通车运行,此次新修的吴忠至西安段线路全长543公里,共设14座车站。

银西高铁全线即将开通运营

12月12日,一列运行试验动车组列车驶过银西高铁马坊沟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据了解,银西高铁北起宁夏银川市,向东南经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等地,至陕西省西安市,是国内首条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有砟高铁。银西高铁开通后,宁夏将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

铁塔上的护鹳人

电力工人爬上铁塔加固鸟巢(12月12日摄)。

江西鄱阳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重要越冬栖息地,湖区的输电铁塔成为东方白鹳喜爱的筑巢地。

今年2月,国网江西电力南昌供电公司输电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南昌市进贤县青岚湖水域中央的一座铁塔上发现一对东方白鹳和一窝蛋。电力工人们远远地观察着东方白鹳一家,看着小白鹳一点点长大,直到它们飞离鄱阳湖。

随着天气转冷,大批候鸟飞抵鄱阳湖。因为东方白鹳习惯飞回旧巢,电力部门为了保障输电设施安全给这座铁塔安装了防鸟粪设备,还专门安排工人上塔对鸟巢进行加固,既保供电又保候鸟。

新华社发(邱良胜 摄)

大山村医

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双木村,钟树新行走在山路上,他要穿越竹林到深山里给居住偏远的村民上门看病(12月16日摄)。

在江西省宜丰县海拔最高的村——双峰林场双木村,54岁的钟树新自1991年起担任村医。作为土生土长的双木村人,钟树新一直行走在大山里,为村民出诊看病。

2010年以前,双木村只能通过山间的泥石小径下山,要去镇里看病,得专门找青壮年用竹担架抬下山,一程路大概要3小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双木村有三、四年没有村医,村民只能花大价钱请邻村的医生看病。

钟树新还年少时,母亲生病,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使母亲没有得到及时诊治而去世。钟树新立志学医,悬壶济世,为村民服务。钟树新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1991年开始在双木村担任专职村医。为了方便那些居住偏远的村民及时看病,钟树新经常翻山越岭上门服务,有时单程就要走5公里山路。多年来,他还为村民们逐步建立了个人 健康 档案,不少村民的慢性疾病因此得到了更妥善的治疗。

时至今日,村里的青壮年们或移居县城或外出务工,只余下30多名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村民,钟树新却拒绝了更高薪酬的工作邀请。钟树新说:“我这辈子就爬这一座山,守护这里的乡亲。”

冰雪大世界 “造梦”进行时

12月14日,工人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施工。

当日,第二十二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冰城之心”完成封顶。“冰城之心”高40米,是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最高、体量最大的冰建景观。

本届冰雪大世界将通过冰建景观展示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及哈尔滨城市特色,为游客打造一个梦幻奇趣的冰雪乐园。

冰封南岳

12月15日,游客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风景区游玩赏雪(无人机照片)。

连日来,持续低温让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呈现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群山树木被冰雪覆盖,美不胜收。

新华社发(曹正平 摄)